《里夫金的电影节》电影立项时,正值伍迪·艾伦的早年性侵丑闻曝光,亚马逊影业放弃与他签订五部电影计划之际,艾伦不得不转投规模更小的独立制片公司,其声誉也一度降到了谷底。
所以这部看似语调轻松而愉快的电影,实际上可以看作艾伦对自己这些年来遭遇的回应。
表面上,《里夫金的电影节》是典型的艾伦式电影。即使说的是一个家庭破碎的故事,它也依旧像他以前的作品一样,以灵活而讽刺的语调调侃了亲密关系中那些脆弱又迷人的部分。

主人公里夫金是位退休的电影学老师,教授欧洲艺术电影,经常抨击如今的电影节已然今非昔比。他陪做电影公关的妻子参加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却不像年轻时那样出于对电影的喜爱,而是怀疑妻子和富有魅力的导演有私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而原本想捍卫婚姻的里夫金自己,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对另一个萍水相逢的女人的迷恋。

这些关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龃龉是最“伍迪·艾伦”,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关于名利场人士和潜规则的探讨也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艾伦过往的作品。在电影和电影界的场域下,似乎一切的不忠和越轨都可以被解释为浪漫的邂逅、共鸣的冲动、艺术的激情,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作为艺术创作者的自嘲。

另外,同艾伦以前的很多电影以一样,影片也处处都散落着资深影迷的艾伦的迷影情绪。
电影通过里夫金的梦境插入了大量的经典电影片段,比如暗喻多人亲密关系的《朱尔与吉姆》;揭示我们难以看清身边人面貌的《公民凯恩》;作品本体与创作者自我关联的《八部半》;诉说自己对伯格曼崇敬的《第七封印》等等。

在主人公的幻梦之中,我们似乎也看见伍迪·艾伦以此自照,借角色的潜意识来调侃自己难以比肩欧洲大师,那或许也是他作为一个创作者,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里夫金的电影节》表层叙事说的虽是亲密关系的脆弱与无奈,但当我们把表层的亲密关系剥离开来,便会看到底层的核心,即关于“创作力”的探讨。
主人公始终在写小说,希望借此完成“批评者”到“创作者”的转向,可小说却久久难产,而妻子移情别恋的导演,以及让主人公动心的女医生无法离开的那个狂躁又滥情的丈夫,却都是创作者。
故事结局,是所有女性都抛弃了主人公,或许艾伦想说,只有那些能缔造出作品的创作者——无论其作品多么浮华——才是艺术代言人。

不过最具玩味的是,当这层隐喻是素以高产著称的艾伦通过“非创作者”之口说出时,便带上了另一层含义。电影中的里夫金这样的非创作者,要面临创作语境对自己人生语境的吞噬,而伍迪·艾伦这样的创作者,却要面临充满争议的人生语境对自己创作语境的吞噬——在如今这样一个万事崇尚“正确”的年代,想大方说一句“我爱伍迪·艾伦”,恐怕都得做好承受攻讦的心理准备。

评分并不高的《里夫金的电影节》之所特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探讨亲密关系的小品,更是在探讨创作者如何应对人生语境与创作语境的割裂,即一位艺术创作者,私人生活和创作生涯应否被分开看待。
最爱借着电影编排人,进入耄耋之年后,已经把骂人的兴趣转到了骂自己。而考虑到这部电影诞生的背景,再结合其颇带讽刺的意味的标题,艾伦似乎也在用调侃的方式为自己做着一些无奈且苍白的辩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因丑闻遭唾弃, 伍迪·艾伦似乎在用这部电影为自己辩白》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