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憋了13年的续作, 又超越了时代

时间:2023-01-20 09:01:33阅读:5
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9年的《阿凡达》;2022年的《阿凡达2》。这三部片子给我的观感基本是一致的:人类的电影特效,已经达到了如此令人震惊的地步。周日我去看了激光IMAX的《阿凡达:水之道

      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

      2009年的《阿凡达》;

      2022年的《阿凡达2》。

      这三部片子给我的观感基本是一致的:人类的电影特效,已经达到了如此令人震惊的地步。

      周日我去看了激光IMAX的《阿凡达:水之道 》(Avatar: The Way of Water)

      毫不夸张地说,真的是扑面而来的震撼感。

      可以明确感受到,画面领先目前所有科幻电影的特效好几个身位。

      但是翻一翻评论,我还是挺诧异的。

      豆瓣只有8.1分,

      IMDb8分的成绩还不错,

      烂番茄爆米花指数93%

      很多人对剧情十分不满意;

      有人觉得“不就是拼钱彪特效嘛”;

      还有人觉得“这烂故事我上我也行”。

      首先表明一下立场,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非常非常棒。

      抛开纯纯粉丝向的《复仇者联盟34》,《阿凡达2》是我近几年看过最值得看的电影。

      01

      我相信很多朋友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也接受不同的声音。

      大家理智评论,千万不要说“恰烂钱”啥的,我真的有点儿怕。

      我的票是真金白银买的,280元一张(影院收了50多的服务费)。

      我觉得是值得的。

      一来,我以前看电影的频率是一个月三四场。

      现在很少有机会能去一次了,本身在电影院的花费就大打折扣了。

      二来,当下的环境影院存活也很困难。

      我也算是小小热爱电影的人,算是为电影行业尽一点微薄之力吧。

      另外就是仔细想一想,如果我家里装着投影仪、立体环绕音响或者100寸的4K电视。

      打开小型家庭影院,可以吃着零食在家里看剧,忍不住尿尿了,不小心错过了,还可以暂停。

      那我究竟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

      也许《阿凡达》这样的电影「视觉盛宴」,就是答案。

      我知道有些朋友看过了枪版,就急急给了差评。

      我想我可能很难用更加华丽的词藻,来描述IMAX影院里的感觉了。

      我只能说卡梅隆导演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星球叫做潘多拉。

      不论是森林还是海洋,都如此逼真而充满想象力。

      是的,想象力。

      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所投入的东西绝不仅仅是钱,还有想象力。

      关于卡梅隆,大家应该已经看过很多很多的介绍了。

      卡车司机、片场暴君、造梦大师、“King of the world”……

      从《终结者》到《异形》,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

      卡梅隆是当之无愧的票房之王,而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开创意义,因此也被冠以了卡神的名号。

      如果你觉得这一部《水之道》剧情很俗套很无聊,那也不要着急。

      因为卡梅隆已经拍摄了《阿凡达3》,预计2024年上映。

      还拍摄了《阿凡达4》的一部分,并准备好了《阿凡达5》的剧本(预计2028年上映)。

      “这个系列剩余的四个剧本全都写好了,而且也完全设计好了,”卡梅隆说,“我们清楚地自己的计划,如果我们有机会拍完的话。而这个机会将由市场决定的——如果观众需要它,如果他们足够喜欢这部电影。”

      第二部只能算是一个过渡,就像当年简简单单的《指环王1》一样。

      留下了很多谜题和悬念,后面我们也会一一进行分析和猜测。

      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简单了解了一下《水之道》的拍摄过程。

      出于对海底世界的热爱,十年前卡梅隆就坐进他与国家地理学会联合设计的一艘43英寸宽的潜艇驾驶舱内,成为了第一个独自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海洋的最深处)的人。

      以往的好莱坞大片中,绝大部分水下桥段,都是通过绿幕 + 吊威亚完成的。

      比如《海王》和《黑豹2》,有些演员甚至是「旱鸭子」。

      而《水之道》就比较“卷”。

      请来专业的闭气专家,让演员靠吸纯氧在水下闭气六七分钟。

      另一个水下拍摄的难题在于 3D 摄影机:

      水下光线折射会产生画面畸变,另外传统摄影机过于笨重,也很难灵活的操作。

      《水之道》摄制团队与 DeepX 3D 联合开发了世界上首款专用于捕捉水下 3D 画面的镜头系统。

      即使完全沉浸在水中也不会因此出现失真与色差,还比传统 3D 摄影机能保留一倍多的细节。

      索尼也针对《水之道》剧组的特殊需求,为期定制了一款专用于水下拍摄的防水摄影机:

      整机被重新「切开」,主机与镜头部分只用一根线缆连接,让摄影师可以尽可能地灵活操作摄影机。

      至于在水下拍摄会在镜头上形成气泡的问题。

      摄影师们直接使用了柯达 Photo-Flo 的化学凝胶,涂抹在镜头上即可打破表面的张力,防止气泡形成。

      所以《阿凡达》绝不仅仅是“下本钱砸特效”这么简单。

      而是技术的革新,导演的严苛,演员的全情付出。

      从台前到幕后,对于每一个电影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开始涉及严重剧透。

      02

      我们把焦点转移到剧情上。

      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有一个通病——反派没有压迫感。

      另外基于某些观感上的原因,反派不能对孩子下手。

      所以,《水之道》里的反派,绑架了对方的孩子,也只是一根带子捆在船头,没干啥坏事儿。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最后双方全部都损失惨重,可是反派根本就不能算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

      为啥不能坐下来谈一谈。

      而且,迈尔斯·库里奇将军千方百计地想要杀杰克·萨利,却在好多次可以远程射击的时候不能痛下杀手。

      他俩可能是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早年的TVB,那是真的狠。

      每部剧不死上十几个人那都不算完。

      绑架了孩子嘛也是先杀为敬,从内部瓦解整个家庭。

      孩子死了,夫妻也会翻脸,整个家庭就会分崩离析,不要说什么Family了,悲剧愈演愈烈。

      如果有人记得《陀枪师姐》的话,就会知道真正令人生畏的反派有多抢戏。

      身为警察的陈三元为了追捕犯人,丢下了儿子。

      没想到反派鲍国平使用调虎离山,绑架了陈三元的儿子嘉嘉,然后残忍地杀害了。

      丈夫程峰收到绑匪寄来的行李箱,里面躺着儿子弱小的尸体。

      那个场景我记忆犹新。

      当然了,《陀枪师姐》中的鲍国平,是个精神分裂+反社会人格。

      但是迈尔斯将军的肉身,也曾经被杰克夫妻亲手杀死过,也算深仇。

      看电影的时候我总觉得迈尔斯想要复仇,但好像又不是那么疯狂地想要复仇。

      他前前后后绑了三次杰克的孩子们,居然每一个都毫发无伤。

      在最后的对峙中,杀红了眼的母亲奈蒂莉都划破了小蜘蛛的脖子。

      而身为反派首领的杰克,却一咬牙一跺脚把孩子们都放了。

      另外,在剧情上,卡梅隆还留下了很多的“坑”,等后续的故事去填补。

      比如跟随杰克一家一起长大,但是属于人类的“小野人”蜘蛛。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蜘蛛的身份认知明显出现了问题。

      他开始害怕纳威人,躲在柱子后面看着几近疯癫丧失理智的母亲奈蒂莉。

      在自己的孩子生命受到威胁后,奈蒂莉极度疯狂。

      几乎包揽了所有的人头和战斗力,太强了。

      躲在暗处的小蜘蛛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什么?纳威人到底是什么?

      看着接二连三惨死的同类,他呼吸紧促,心跳加快,不敢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了。

      虽然人类是入侵者,可这样的杀戮,依然令人生畏。

      故事的最后,小蜘蛛还是选择救回了自己的生父,这个意识被下载到阿凡达的——迈尔斯将军。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提及海洋部落中,存在着传统的美式霸凌。

      不知道为何大家要加上一个“美式霸凌”。

      我也曾被霸凌过,我相信这在中国的学校里屡见不鲜。

      男孩子会聚在一起给我起外号,因为我的屁股比较翘而被视作怪胎。

      外号叫做“鸵鸟姐”,这真的不是凡尔赛。

      每次体育课跑步,都会有一群男孩子指着我哄堂大笑,最后直接省略叫做鸟姐,一直到初中毕业。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气愤的,等这些男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愚蠢。

      在这一部《水之道》里,收养的女儿琪莉是故事的重点伏笔。

      她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怀孕的?她到底为何对爱娃格外的敏感。

      这应该都是后面几部需要重点揭开的谜团。

      03

      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爱娃的设定。

      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整个故事,会发现纳威人其实并没有与人类进行战斗。

      海洋部落倾巢而出,也不会是打了人类一艘捕鱼的商用渔船而已。

      人类科技与纳威人的科技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

      可以说是碾压式的。

      人类补图鲲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材。

      而电影的最后一个片段,杰克回想自己在大儿子小的时候交给他捕鱼来喂饱肚子。

      鱼在水中中箭挣扎而死。

      这种行为,究竟与人类补鲲的差别在哪里?

      是因为鲲更加高等吗?更加聪明吗?

      那不够聪明的动物就活该被捕杀吗?

      那我们终于要引出爱娃这个概念了。

      爱娃就是潘多拉,潘多拉就是爱娃。

      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都是爱娃的一部分,而大家的意识与星球也紧紧连接着。

      这颗星球是活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一粒沙子都是活的。

      我强烈建议大家看一下《银河帝国》的第六部《基地边缘》以及第七部《基地与地球》。

      里面有大段的,关于盖娅的介绍。

      盖娅星球上的人有句谚语:“盖娅食盖娅,无失亦无得。”

      只不过是意识在不同层级上下移动而已。

      在盖娅上,本族人吃的东西都属于盖娅,当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大多变成人体的一部分之后,它们仍然属于盖娅。

      事实上,通过进食的过程,食物的某些部分还能有机会参与较高级的意识。

      在这个巨大的意识循环里,甚至无机物质也参与其中。

      而组成循环的每个成分,都有机会周期性地参与较高级的意识。

      与地球的分解吸收不同,所有的盖娅生物都是盖娅,共享潜意识。

      而如果被其他族群吃掉一些东西呢?盖娅就会失去一部分盖娅。

      整个行星和它上面的万事万物,全部是盖娅。

      他们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是独立的生物体,可是他们全部分享一个整体意识。

      他们是盖娅,也崇拜盖娅,他们的祈祷不是宗教以及乱力乱神,而是盖娅就是他们,盖娅知道。

      而《水之道》中的设定,感觉就是与盖娅一样。

      所以,他们自己捕杀的动物,喂饱自己后,也会与爱娃融为一体。

      而死去的人也会被爱娃包裹起来,成为潘多拉的一部分。

      虽然死了,还是可以与这片土地,意识相通。

      所以第五部的名字,暂定为《追寻爱娃》。

      潘多拉星球上的人与爱娃进行连接,需要用USB

      《银河帝国》里盖娅人与盖娅进行沟通只需要思考就可以。

      而这一套设定,最初还是来自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在荣格的理论里,人类也有集体意识。

      总是害怕同样的东西,对某些东西天然具有好感,这些并不是后天养成的,而是储存在我们所有人的潜意识里。

      在亚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童年的终结》里,人类在高等生物的带领下,觉醒了集体潜意识,进化成了更高等的生命。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的意思是:人类文明童年的终结。

      我认为卡梅隆并不只是想讲一个父父子子,守护家园的故事,最后可能会有更加深刻的哲学思考。

      另外,他本人也是亚瑟·克拉克的粉丝。

      而在《水之道》里,男主角杰克也终于意识到了,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纳威人与地球人终究还是要有一战。

      单就科技水平来看,如果地球的力量倾巢而出,纳威人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但如果爱娃可以让潘多拉整个星球的一草一木,所有生命一同拧在一起,共享一个群体意识并一同反击,那还是可以一战的。

      我真的很期待后面的作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憋了13年的续作, 又超越了时代》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