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脸的时代里,像葛优这样的演员,或许再难出现了。现在影视业在蓬勃发展,演员们享受着更好的待遇更优质的资源,结果却是昙花一现的流量明星越来越多,真正的好演员越来越少。在如今心浮气躁的娱乐圈里,大家开始怀念兢兢业业的老演员们。葛优葛大爷,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优秀演员。

葛优出生在北京,父亲是演员葛存壮,母亲也是圈内人。按说这样的家庭,他应该顺理成章地步入演艺圈。然而少年时期的葛优非常腼腆,性格沉闷。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甚至不愿意和生人说话。大家都知道,演员讲究的是“解放天性”,以葛优当时的性格,完全不是当演员的料。后来他被分配到养猪场,喂了整整两年的猪。整天看不到什么希望,整日围着臭烘烘的猪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他终于想明白了——“哪怕是鼓起勇气说句话,也比与猪为伴要好啊!”

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参加了文工团的招考。他表演的是小品《喂猪》,本身他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再加上他生动有趣的表演,一下子就打动到了老师。考上了文工团,就等于敲开了演艺圈的门。这一年的葛优,22岁。在正式步入演艺圈后,葛优的发展并不如意,那个时期长相端正的男演员更吃香,比如唐国强、陈宝国。而长相不怎么符合主流审美的葛优,没有太多的好机遇,长期以来,他都在各种剧组里孜孜不倦地跑着龙套。

演艺圈里的“小透明”葛优,就这样坚持了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葛优才通过《顽主》进入更多人的视线。在《顽主》拍摄期间,演员梁天印象最为深刻的,
就是葛优那有趣的台词功底,和别人都不一样。哪怕只是一句“您吃了吗”,他都能说出好多花样来。不过《顽主》并没有捧红葛优,只是让他小小红了一把。在《顽主》的热度过后,葛优的演艺事业依然不温不火。

1994年,张艺谋拍摄《活着》,斟酌主角富贵的人选,他把目光放在了葛优身上,但是葛优一开始是不愿意演的。葛优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接:这是部文艺片,片酬肯定不高。为了拒绝出演,葛优对张艺谋说,你给我70万片酬我就演。没想到听到这话,张艺谋痛快答应了,两个人的合作达成。在进剧组之后葛优才知道,一开始张艺谋打算给他300万!虽然损失了230万,但是葛优凭借这部电影直接“升咖”,他在当年斩获了戛纳影帝,也是戛纳第一位亚洲影帝。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演艺圈“小透明”到戛纳影帝, 葛优的性格, 本不适合当演员?》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