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罪后真相》: 真相, 你相信吗?

  • 高清

    0剧情片家庭

    一個與愛女決裂多年,卻突然陷入白髮人送黑髮人,並肩負起照顧小孫女挑戰的老人高大方(乾德門 飾);及一個失去雙親,只能依賴著看似冷漠的爺爺而生活的小女孩-高念慈(…

陈奕甫导演的《罪后真相》,透过剧情的推演,让观众发现真相是这部片中,最常被牺牲或拿来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为了心爱的人的安全或前途,真相可以被替换、为了获取更劲辣的新闻,真相可以拿来当作要胁的手段、为了讨好出钱的母公司,真相必须经过拣选与操作舆论走向、为了保住工作的发展性,真相可以被更动。

电影片名是罪后与真相,乍看是在讲张正义被判罪后才开始探寻真相,但我以为影片真正连接上的却是所谓的真相就是一项罪行。《罪后真相》不只是凶手有罪,而是人人皆有罪。台面上的关系人,为了一己之私,相互隐瞒,仅只透露一小部分的实情,是要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台面下的群众,则是被操控的傀儡,以为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殊不知与真相的距离差距甚远。

《罪后真相》的剧本放出许多的烟雾弹,刻意引导观众往大(阴谋论)的方向猜想,最后收在一个很直觉性且单纯的行为上,说明罪行的产生并不如观众预想的戏剧性(非预谋性)。电影尾声,立民和女儿真真有这么一段对话。真真说她第一眼看到张正义就觉得他不会是杀人凶手,父亲问女儿另一个名字,真真很快地说超级像(外貌像杀人犯)。这段对话令我想起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在《杀人回忆》片中,宋康昊饰演的警察相信自己光看一个人的眼神就能知道对方是不是凶手,直到碰到一桩无法侦破的悬案,宋康昊才明白真相,不是光用看的就能看出来。

《罪后真相》玩了类似的哏,真真的回答是不加思索的反应,是单纯地用外貌、感觉去评断真相。翻开网路社会新闻底下的留言,常常会看到网友留言:他一看就不是善类、她的脸一看就有问题光从外表(阶级、穿着、打扮、举止)就做出是非黑白的判断,是不恰当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人们在网路上的发言,鲜少会去顾虑到责任问题,真真那句超级像成了《罪后真相》最讽刺也最写实的对白。

真相,你相信吗?张正义

《罪后真相》批判群众对一件事所做出的反应,往往过于草率与粗暴,然而媒体人处理新闻的方式,同样叫人泄气。电影处理得最好的一幕,是影片尾声,我们先从真真的视角看出去,她提醒背对着自己的父亲说新节目准备开录啰,父亲语气平常地说马上就来。接着,镜头改从立民的角度重现这场戏,却发现立民的神色与反应,跟我们一开始预想的截然不同(这一场戏会让我想起程伟豪导演的《目击者》)。

真真的视角代表着观众(群众),以为眼前所见一切只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立民的视角代表的是媒体(传播者),话语权掌握在知名人物的身上(名嘴、网红),要吐露多少的实情,要掩饰多少的真相,都由他们决定。我喜欢这两颗镜头的对照,它述说了配乐和灯光的重要性(氛围的快速改变),也述说了本片的核心真相,真的重要吗?或说我们看到的真相就是真相吗?

剧本是《罪后真相》很打动我的一环,却也是让我有些介意的一环,例如剧情的烟雾弹放得太多,有时会收不了线,就像片中负责侦办逃狱案的副队长,出现的篇幅多,却几乎没有派上用场(他在片中的作用比较是混淆观众的视听,不具备推动剧情前进的作用),或是诗云的弟弟宇泽,影片介绍了这个角色出场,但没有给这个角色太多发挥的空间:姊姊遭到杀害,父亲的下场也凄惨,宇泽直到片末,依然面目模糊...

另外,警方在片中的办案能力近乎于零,正义可以在路上趴趴走而不被警方所发现、赖副队突袭立民的家,没有搜查令就能强行进入屋内查看?副队怀疑立民帮助正义,为何没有派人监视他的住家?立民为了让正义逃跑,阻止警察办案,警方也没有怀疑真真可能跟正义有所接触,即便立民被关进警局,真真还能自由出入住所,私下跟正义见面,也显得不太合理。

相关资讯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