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形容功夫是最恰当的,水很柔软,但又可以滴穿最硬的东西……”
——李小龙

对于功夫,李小龙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的“功夫哲学”影响着千万人。

1973年,李小龙赫然离世,留下诸多谜题,以及那些传世影像。
《死亡游戏》一直被认为是李小龙的遗作。

实际上,这部作品是李小龙的“遗愿”,而不是遗作。
当年李小龙拍完《猛龙过江》,便准备这部作品。然而,意外横生……

1972年的秋天,李小龙有一个愿望:将自己的功夫哲学融入到电影中,阐述中国功夫的强。
要实现这个愿望,一切只能自己操刀。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再到演绎,以及动作指导,皆以他为主。

无数和他合作的演员,看到了他的真挚,“嘉禾”也感受到李小龙的热情。
经过团队的打磨,雏形已经完成,李小龙很清楚,自己要拍什么电影。
作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前所未有的,很刺激,就好像……死亡的游戏。
片名就叫《死亡的游戏》。

结果,就在此时,华纳公司邀请李小龙拍《龙争虎斗》,顺便还拉上嘉禾,为的就是进军好莱坞。

和李小龙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时的李小龙,对功夫的领悟,已经十分成熟,急于找机会展示功夫哲学。
既然有机会进好莱坞,那就比任何宣传渠道都要实用。

想到这里,李小龙只能暂时停拍《死亡的游戏》,转而投入到《龙争虎斗》剧组,开始拍摄任务。

李小龙在这部影片,展现了不一样的“功夫之王”。
以他对功夫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打倒对手,而是征服对手。
这两个词,有着天差地别。
“打倒”可以靠武力;而“征服”还要靠精神力量。

在影片中挨打的成龙,一直到晚年,还在琢磨这个“精神力量”。

周星驰却早就领悟了,并且在电影《功夫》里,用镜头给表述出来。

从这一点看,周星驰明显强于成龙。
嘉禾操刀,完成李小龙遗愿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大业未了,留下一部还没拍完的《死亡的游戏》匆匆离去。

六天后,《龙争虎斗》在香港上映。
最终斩获2.3亿票房,成为“世界十大功夫影片”之一,中国功夫成功在好莱坞站稳脚跟。

邹文怀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无比怀念李小龙。

后人称:“有那么一刻,他突然悟出李小龙的‘功夫哲学’”。
然而,这是美化了这个电影商人。
既然是商人,他只会追求利益。
一个不需要重新找人编的剧本,一个近乎完整的拍摄思路,扛起设备就可以拍,甚至演员要找什么样的,都已经确定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
于是,邹文怀带着嘉禾全体人员,开始筹备这部《死亡的游戏》。

为了有改编的痕迹,第一步,他把电影名字给改掉了,叫做《死亡游戏》。
经过研究,他们改动了剧本架构,嘉禾找来高洛斯(Robert Clouse)当导演。
一切准备就绪,如何选一个合适的演员,成为重中之重。

替身,唐龙此人
选演员的时候,嘉禾纠结了很久。
这批导演班子,看了本子之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已经很清楚要怎么拍。很快就说到演员问题。
“演员不仅要外形酷似李小龙,还要有武术功底,最好能将李小龙的思想隆汇贯通,这样才能演好人物。”
这话听着很有道理。

可现实是,导演罗伯特·高洛斯,能拍好一部电影。但,很难真正理解李小龙要拍什么。
他找来韩国动作演员唐龙,作为李小龙的替身参演影片。

唐龙此人,原名金泰中,1943年出生在韩国。
他靠什么成为韩国动作演员呢?跆拳道。
这是韩国动作演员必学的。
而且,唐龙还是一位跆拳道高手,具体是几段不太清楚,能被嘉禾看中,足以见得实力应该不会太差。

来拍动作为主题的电影,算是“物尽其用”。
但是,从电影成品来看,唐龙的神、形与李小龙的相似度,都不是很高。
唐龙比李小龙身高要高一些,不过没有李的身体线条,且偏瘦,要是他们站在一起,很容易就发现端倪。

他和李小龙的相似度,仅在于“腿功”部分。
唐龙的腿功了得,能将跆拳道练到一定境界的,腿功必不可少。
当然,除了腿功之外,还要将“快”练到一定的境界。

唐龙的侧面最像李小龙。所以,导演就尽量取侧面,以及背面,至于正面,能不拍就不拍,实在不行,搞个道具来拼凑也可以。

另外,演员何家驹在这部影片竟成了李小龙正面替身;元彪则是作为部分戏的动作替身。

拍完之后,发现唐龙的大部分戏都完成度很高,当时的设备拍下来,看着也还不错。

毕竟团队都是很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光从观感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比李小龙自己拍好一点。
于是,导演将原本的李小龙镜头保留了十几分钟,其他的镜头,全部由唐龙来演绎。

“以假乱真”
1978年,电影上映,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唐龙基本上做到“以假乱真”,观众一直没有发现这是个替身演员。

加上电影也是署名“李小龙”,大家不会怀疑,况且在拍摄的时候,嘉禾与唐龙还签了保密协议。
据说是拍完之后,不可以见记者、不可以公开身份。

……
电影在香港创下票房神话。
最重要的,是好莱坞对华人刮目相看。
这些,都是让李小龙“封神”最主要的原因,他会成为“功夫之王”,实至名归。
从那以后,华人的“功夫”火遍全球,甚至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要不是后来幕后的故事被发掘,可能大家很难想象,实现这个目的,背后竟然是一个韩国演员。
影片取得成绩之后,嘉禾也赚了不少钱。

唐龙去哪儿了
背后的这群商人,在乐开怀的同时,又邀请唐龙拍了《死亡塔》,饰演李小龙的“弟弟”李振国。

影片中,李小龙饰演的“李振强”去世,“李振国”以本人的身份示人。

观众才逐渐明白,这是另一个演员。
1986年,唐龙参演元奎导演的《血的游戏》。

这名字真是够没有创意的。
内容当然也没什么创意。
唐龙依然演“李小龙”,演完之后,就不见了踪影。

有人说他去美国生活了,也有人说他回韩国了。
直到2008年,也就是《死亡游戏》上映30年,唐龙的真实身份,才被公开。

从影半载,唐龙始终以“无名替身”存在,也算是为香港电影、为李小龙的‘功夫哲学’做出过贡献。
比起那些疯狂收割李小龙利益的商人,好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