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的粉丝,一定会认为张若昀主演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一定会大火。我有一个不同的观点。这是一部经典的马屁精。怎么会用电视剧来炒作?从现在的故事和预告来看,这是一部具有很强的故事感和吸引力的电视剧,它的主题和内容,都有很大的潜力。而张若昀这个女主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简短的故事:它是根据《显微镜下的大明》六个案子中的一件“丝绢案”而定的,它讲的是一名算术奇才帅家默,他无意中从一个县衙的账本上得知,这个郡已经负担了周边七个郡数百年来的丝绸赋税,从而开始了从县衙门到官衙,甚至是更高一级的政府机构。

简而言之,就是《人民的名义》的古代版本。马伯庸很有创意,或者说很狡猾,他更倾向于用很少的文字和人物,来接触比较大的历史和故事。这样的剧,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编故事,没人会当真。而这样的大,也是电视剧的终极目标。这种风格,在文坛上是很少见的。这件事,发生在无数年前。例如,《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我们以前看过的那些古代电视剧,都是从王侯将军的视角,说什么大王朝的改换的。这是讲故事的一种写实手法。在黄仁宇和其他历史学家写了《万历十五年》以后,很多作家都开始学习用这样的方法,从细微处着手,也可以写成一个大题材。事实上,马伯庸等人的写字方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费正清先生的弟子孔飞力,在上个世纪曾以此为题材,撰写了一篇《叫魂》等学术作品。

马伯庸最擅长的,就是从一个小人物和一个小的故事里,去挖掘更多的大的故事。他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正是如此。他也有失败的地方,像《风起陇西》这样的小配角,都被他抛弃了,则是用那些大腕们,将他们的名字,都写进了央八频道,结果,这是央八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马伯庸的故事,肯定是从一个小人物开始的,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编故事。

这部电视剧吸引了不少中等水平的观众,原因何在?毕竟对于底层的人来说,这种类型的作品,实在太难看了。而对于那些在现实基础上瞎编故事的高级读者来说,他们是不会满意的。而那些不懂《叫魂》、《万历十五年》的中等水平的人,则会认为马伯庸实在是太超前了。

现在,这部剧的上映时间,就是从一个地区的丝绸税收开始的,到了最后,大明的税收体系,以及这些税收的腐败。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底层人物的角度来描述明朝的衰败。所以,这部戏给小人物带来了很好的反差,这种小人物和讽刺的感觉,让人着迷。因此,我说,这个系列靠的就是主题的内涵。

而张若昀的演技,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这种戏谑,在周星驰的《审死官》里,就经常出现。要把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反派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就需要像周星驰那样的搞笑风格了。张若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有着周星驰早年的喜剧基础,他可以在笑声中,将这个人物的讽刺和滑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的演技。

就我而言,我并不怎么欣赏马伯庸的作品。这是为何?失去的是虚假的,缺少厚重的感觉,过度的技术性。马伯庸的作品,只会被当成一部商业电视剧或者是一部商业电影,根本不可能是一部有深度的文学和影视。从这种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就是要考虑到剧情,而社会因素,才是真正的提升。马伯庸在创作方面,还差得远,虽然他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叙述角度,但他毕竟是个作者,不是一个专业人士,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怎么样。潘安子是《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制片人。他曾经创作过一部像《快手枪手快枪手》之类的电影,具有极佳的叙述韵律。这样的叙述速度,在《显微镜下的大明》里,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一出剧情搞笑、情节鲜明、演技生动、主题和反讽,很容易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