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因曾研究两位案件当事人,好奇去看《正义回廊》,觉得电影拍得很出色,尤其陪审团部分戏轨很有意思。本没打算看《毒舌律师》,因黄子华不是自己的那杯茶,已看过两次的好友提出想我相伴再看,虽有点为难,还是应约,了解为何电影能屡破记录?

在有心理准备之下,对电影的陈旧桥段没有错愕与反感,过程令我想起童话效应,难怪如此受欢迎。童话,大多是人渴望却现实难求的故事,是人的心灵安慰剂。
《毒舌律师》的辩方律师林凉水(黄子华饰演)化身成现代「包青天」,为含冤受屈的被告申张正义,大卫对抗哥利亚,最后邪不能胜正,自然大快人心。

好友不讳言以「戏票」作「选票」,尽微力支持法庭电影。心想平民百姓力量创造的小奇迹,虽无法动摇现实的不堪,却是种不错的心灵治疗,也是对现实的无声抗议。
林凉水,是大众潜意识渴求的典型好人,善良率直,先前的懒散,是对司法界的无力抵御,面临重要关头,会义无反顾拼死抵抗。贯穿故事,林凉水不用经历良心挣扎,彻头彻尾做正义超人。

电影里的主控官金远山(谢君豪饰演)却不同,出身低下阶层,奋发向上,得高人提携成为司法精英。案件成败,牵涉恩师及上司(律政司)的利益,他既要捍卫司法制度,也要面对自己良知,内心纠结可想而知。谢君豪活灵活现的演技,把霸气十足的金远山附加血、肉与灵魂。

电影里的冤案,查实在《包青天》剧集经常出现,新意欠缺,只是「新瓶」刚好无缝衔接香港现况,至少好友看第3次后,还拉着我吃晚饭,滔滔不绝力数近年香港法庭的荒诞。真好,一部电影能发挥心理治疗,戏票总比咨询费便宜得多,功德无量!
银幕英雄,在文明世界的影视作品里,存在目的是为了刺激观众的英雄主义,是市场学的计算。林凉水代表的正义行径,是香港观众对现实的盼望,对失去司法公义的哀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