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犯罪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的王牌。

2018年《无双》上映,上线24天就破12.7亿票房,2019年《扫毒2》又获13.1亿票房,2020年《拆弹专家2》继续以0.02亿的优势超越《扫毒2》的战绩,2021年,一部《怒火·重案》又书写13.29亿的辉煌战绩。
然而,题材相近,同样也是重量级影星同台飙戏的《风再起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其实,在这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它就早已是一部话题之作,而这其中夹杂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这部剧的主演阵容强大,而且这也是郭富城和梁朝伟在电影中的首次合作;
其次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曾多次被搬上荧幕的香港“四大探长”的真实故事;
还有这部电影的导演翁子光也风头正盛,凭借一部《踏血寻梅》得到香港和台湾电影节的金像奖和金马奖两大奖项提名,最终将包括金像奖和最佳编剧在内的七项大奖收入囊中。

试问,如此高配置的如何能不引人关注!
此外,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话题之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命运多舛。
《风再起时》从立项到如今上映一共历经5年之久。

2018年,《风再起时》以2分钟的片花在香港影视娱乐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但却未成功上映。之后片方又用2年的时间去剪辑,综合各方意见进行调整。
终于到了2021年,《风再起时》被选定为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但最后却又因“技术原因”未能成功放映。去年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但是全面上映的时间却一直悬而未定。

直到今年2月,《风再起时》这部影片才顺利上映。但是,这部影片上映后并没有收到预想的叫好声,反而还收到了不少批评。《风再起时》上线九天后票房成绩仅有4500万,放在春节档热映电影中可以说是石沉大海的存在,可谓是十分惨淡。
成本2.5亿,票房不到5000万,2023年度最惨电影诞生了!
《风再起时》的故事以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香港为时代背景,围绕“四大探长”的故事,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警界的内幕串联起来,有如纪录片一样展现香港被占后动荡不安的社会格局和时代冲击下的个人挣扎。

对于这部影片,导演翁子光也承载了许多自己的期盼,最戳人心的莫过于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自己写给香港的情书。而导演也确实在电影中处处践行着这句话,这从电影的质感中并不难看出。
在演员的片酬之外,导演将三分之一的经费都用在了美术制作上,在画面质感上力求为观众带来极致的体验。有些部分为了还原历史情境还使用了不少历史影像,挺有纪录片的味道。

这些无疑不体现出导演的用心,但是有时候爱的太多,想表达的太多,很容易就会丢了最重要的核心。
《风再起时》就落入了这样的怪圈,导演想说的情话太多,反而将最重要的“动人的情节”这一核心要素丢了,留给观众的感受就只能是既华丽又空洞。
其实,在香港电影史中有不少和《风再起时》这部影片类型相似的电影,《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追龙》《新哥传奇》等这些前有珠玉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这些影片都是在一定历史人物与事件基础之上进行艺术之后加以展现的。
香港由于历史因素曾被英国殖民,幸在国家的努力斡旋之下香港重归祖国怀抱。而纵观香港的回归路途是有一段浓墨重彩的时期的,那就是港英政府末期。
华人高级警探以见不得光的身份在英国政客与本地帮派之间周旋,民族意识在帮派的发迹中一步步觉醒……这些都是香港厚重的历史,也是香港电影史举足轻重的表现题材。

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者对时代背景的展现就更为微妙,更倾向于以他们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堪的发家史来反映小人物的奋斗精神。这一表达核心与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扣住动人的情节,也就很容易唤起观众心底的共鸣。
然而,《风再起时》虽然也聚焦同一题材,但它更倾向于展现当时香港宏大的社会背景,试图以一部不足三小时的影片来承载那段厚重的历史。

所以,在这一理念之下,这部影片的主角实际上是香港那段历史记忆。为了展现这一主角,真正的人物沦为了历史记忆的附庸。
郭富城饰演的磊乐就存在这一问题。
在影片中,磊乐这一人物的成长与转变并没有被细腻的刻画,更多的是以mv式的语言进行概括介绍,反而影片中借磊乐的视角来对香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屈辱史的进行大篇幅的展现。

此外,这一人物的性格也相当跳脱。
磊乐在发迹之后,之前的憨厚正直就全然不见,突然变成了一个不珍惜原配妻子还对兄弟恶语相向的忘恩负义之人。人物性格宛如导演的抒情工具,时好时坏,完全不受控制。且诸如此类的表达在整部影片中至少有一半的篇幅,跳脱的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而梁朝伟饰演的“江南”这一角色虽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略有进步,作为香港新阶层的代表,他暗藏谋略、心思深沉。但在结尾时对他行为的美化是缺少铺垫和具体情节的丰富的。试图以台词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最后终究也是难逃空洞的命运。
除了人物沦为历史的附庸这一明显不足之外,这部电影在剧情的安排上也不甚妥当。其实从故事精彩度来说,双雄对立就足以拍出一部出色的影片。但是,导演在《风再起时》这部横跨50年的影片中试图讲述所有人物的变化。

古语有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想展现的太多,最终换来的往往不是完美,而是缺憾。
在《风再起时》中,除了两位主要人物外,与他们相关的红颜知己、患难兄弟等十几个人物都贯穿于故事之中。众多人物参与,横跨50年的时光经历,再加上多条故事线,这些都要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全部展现。

那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情节“塞”的太满,那缺失深刻的情节展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这无论对于导演还是观众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为了顺利的将想要表现的时间串联起来,在剧情的安排上就只能采取快速推进的办法,相关历史背景只能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对于不了解香港那段历史的观众来说,这场电影看得肯定是一头雾水。再加上影片剪辑后所呈现的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逻辑性缺乏之下故事的割裂感更甚,单薄错乱的情节自是难以吸引观众,甚至还会引来观众的反感。

比如,影片中对两位探长成为挚友而后反目成仇之后又冰释前嫌这一系列转变的刻画就非常的失当。
对于整部影片来说,这一系列情节应该是重头戏,但是导演却没有对此进行深刻地刻画,反而将篇幅匀给了爱情、回忆等戏份,丢了本该非常重要的史诗气质,华丽的外表之下即是模糊的主题和杂乱的故事。

这些缺点不少网友在观影后都有提出,豆瓣的评论区就能看到不少网友的批评。
有网友直言“继音乐裁缝之后,头次见电影裁缝”,表示影片想讲的事情太多但是没有一件是讲清楚的。还有人表示故事情节太过碎片化,看完电影之后人物和情节没有一个能记住的,某些情节安排突兀,最后结尾也非常的匆忙。

《风再起时》上映之后收到的大多是批评的声音,二战铺陈过长、两位主角发迹史刻画不足、人物形象塑造跳脱、故事情节叙述简略、碎片化叙事表达、故事情节冗余难突出重点等等,这些缺点都极大的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虽然导演翁子光直言这是一部情怀之作,影片中包含着他对香港满满的爱,在这个物欲的世界中,一个导演能有如此情怀是既让人感动也让人尊敬的。

但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能够成功问世必然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为了能让这份价值发挥到最大,除了情怀之外,还是需要深刻的情节与站得住脚的人物来添砖加瓦。
事实证明,梁朝伟和郭富城,也救不了这部电影,投资2.5亿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