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法哈蒂的作品,总会让我看到脑充血,并对剧中情境感到气愤。《一个英雄》就像导演过往的每一部作品,在水中投下一颗小石头,激起阵阵涟漪,不断向外扩散。

《一个英雄》透过拉辛的旅程向观众提问:拾金不昧是一件正确的事,但捡到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并将财物归还给失主,为何可以获得一只奖状的肯定?拉辛欠下大笔债务是事实,债主不答应取消对拉辛的控告,为何会变成被群众批判的对象?拾金不昧一事被揭露后,债主依据他对拉辛的认识,质疑事件的真实性,是否合理?调查委员会为了确定事件的真伪,要求拉辛证明自己的清白,拉辛找不到失主的下落,可以反过来证明他在说谎吗?
另一方面,监狱为了炒作话题,让拉辛的善举曝光、慈善团体为了冲高名气,主动为拉辛发起募款活动、拉辛为能提早出狱,接受电视访问,并且适度地隐瞒些不利于己的事实、债主的女儿想要维护父亲的名声,决定释出不利于拉辛的证据...每个人(团体)都依据自身的需求(私心)去看待事件,未曾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事件,而在主要的关系人外,又再牵扯出大众舆论对于这起事件的看法,带来更多的压力,导致状况变得愈发地复杂与混乱。

这世界上哪有人因为没做错事而获颁奖状?
拉辛的儿子西亚瓦有口吃困扰,无法好好地表达心情,一句话常常会说得支离破碎。那其实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有口难言,有理说不清的困境。生活在群体中,牵涉人物越广的事情,越难用三言两语简单勾勒出事件的前因后果:拉辛拾金不昧的事件本身是单纯的,复杂的是在其中搅和的人性。
《一个英雄》把媒体舆论众口铄金的状态描述得惊心动魄,看得人心情低落,但不同于导演的《分居风暴》,最后结束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交由观众自行回应导演在片中提出道德题目,《一个英雄》结局有给出导演对于拉辛与舆论事件的想法,拉辛在电影后段,拒绝再次成为被他者利用的傀儡(不想成为被舆论绑架的人),拉辛选择保护儿子,选择回归到最初决定交还金币的初衷,善意之举无需要被奖励,而犯下的过错,就好好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我很喜欢拉辛在片中的心境变化,影片开场,拉辛获得假释出狱,一脸兴奋地与女友见面,想要藉由女友找到的金币来偿还债务,影片中后段,事件像滚雪球般不断扩大,拉辛逐渐变得寡言,肢体语言不再轻盈,常常是驼着背,像是肩上扛着沉重的担子,电影尾声,拉辛决定依循自己的良心,内心的负担轻了,我们也才再次看到他的笑容。

《一个英雄》让我最为感慨的设定,不是各种人性纠葛的讨论,而是发现饰演债主女儿的是萨丽娜·法哈蒂,她就是《分居风暴》片中,饰演夹在父母亲中间,被逼着说谎的女儿一角。当年《分居风暴》透过萨丽娜·法哈蒂的角色,来看成年人的自私(沟通失能)对儿女的影响,多年过去,萨丽娜·法哈蒂的剧中角色从事件的受害者变成新一起事件的关系人之一,《分居风暴》的主角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年轻一辈孩子的伤害,而在《一个英雄》里,萨丽娜·法哈蒂也没有意识到她在维护父亲名声的决定下,对另一个无辜孩子的伤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个英雄》: 简单的事件, 往往因人性而变得复杂》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