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在影视作品中, 叙事内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探索

时间:2022-11-27 13:02:44阅读:9
从左翼电影到十七年电影再到主旋律电影,大部分影片中都呈现出一种高度集中的思想意识形态,成为了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的方式之一。但其中却不乏一些电影将家国存亡与伦理道德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反映出社会中所存在的

      从左翼电影到十七年电影再到主旋律电影,大部分影片中都呈现出一种高度集中的思想意识形态,成为了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的方式之一。但其中却不乏一些电影将家国存亡与伦理道德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反映出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蔡楚生与郑君里联合指导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影片中将家庭内的悲欢离合与整个时代及国家命运相联系,使影片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样式。

      主旋律电影的出现,使得“伦理化”的倾向愈发明显,例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个人传记片《焦裕禄》(1990)、《孔繁森》(1996)等,影片中都对个人情感进行了描述,与影片中的社会道德以及意识相联系。

      但是影片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影片中的情节过分的煽情,使得故事情节略显生硬,使得观众产生较为反感的情绪。新世纪以来,在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新主流电影中的伦理化倾向愈发明显,并且在之前影片的基础上摒弃了过于煽情的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细致。

      此外,影片中更是没有了明显的说教以及意识形态的传递,影片在伦理化的基础上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在其中,使得观众产生对影片强烈的认同感以及情感共鸣。其中,影片《云水谣》(2006)的出现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成为新主流电影中对“伦理化”探索成功的开始。

      影片《云水谣》讲述了左翼人士陈秋水在去往大陆之前与王碧云私定终身,多年之后陈秋水在与台湾失去联系之后慢慢接受了所在部队护士王金娣的追求,殊不知在遥远的台湾还有一个人在苦苦等待着他的故事。影片并没有将陈秋水、王碧云、王金娣化身为时代的缩影,而是在影片中单纯的去讲述了一个时代下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且在坚持、奉献中传递给观众一种温暖的感觉。

      《云水谣》的出现,可谓是将与爱情进行了交织,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有利于观众与影片产生情感共鸣,还有利于意识形态的传递。从此,新主流电影代替了主旋律电影的地位,继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影片《云水谣》并没有在一开始被观众划分到主旋律电影的行列中,观众只是在影片中看到了许多有情人的化身:在残酷的现实中,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献身,或深情、或无奈,爱情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奢望,而正是这种奢望给了人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由此可以看出,新主流电影在新语境下对爱情题材的影片进行了一定的拓展,不再仅仅是机械式的宣传发生在英雄身上的爱情,以及在大时代下爱情的渺小。在《云水谣》之后,还有很多对叙事“伦理化”倾向探索较为成功的电影上映,例如《十月围城》、《唐山大地震》、《湄公河行动》、《战狼2》、《明月几时有》、《攀登者》等。

      些影片中有的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映射出民族过往之伤痛;有的电影宣扬了民族精神以及大国风范;还有的电影体现出了中国人团结一致、同生共死的大爱精神,传递出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

      这些影片通过对于家庭、同胞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其对于影片中所传递出了思想意识产生认同感。由此可以看出,新主流电影中对于叙事伦理化的探索是积极有效的。

      2019年我国全年的电影总票房高达642.66亿元,与2018年的609.76亿元的电影总票房相比较上升了5.4%,其中IP类电影数量在整个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电影在全球经济较为低迷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比例,虽然增长速度较之前的而言相对较缓,但是从所有上映的影片中不难看出中国整个电影行业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以创作为中心的积极态度。

      在2019年全年上映的电影中,IP类电影占到了53.7%的比重,其中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以49.34亿的票房稳居第一。年轻观众已经成为观影群体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新主流电影要想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地位,需要更为精准的把握受众群体,并且针对年轻的观影群体调整影片的叙事角度,使得影片的叙事角度更为年轻化。

      这样更会使得年轻的观影人群在正确接受影片中所传递出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可以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的生活。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方式确实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

      以2019年国庆献礼片为例,2019年国庆档上映三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中无论是对于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曲折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观众的猎奇心理。

      尤其是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既贴近生活而又真实可信,从而揭开了建国70年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神秘光环,使得英雄形象从脸谱化走向了有血有肉的立体化形象。此外,影片中对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设计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活。

      在《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中国机长》两部影片中更是将过往场景进行重现,在让观众回忆起当时场景的同时还会使当时的感动重新涌上心头。大学校园作为年轻观众群体的聚集地,也同样成为了新主流电影宣传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平台更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渠道”。

      2020年影片《金刚川》的出现更是在新主流电影原有叙事创新下的又一次新的尝试,影片借助“一座桥”最大程度还原历史,聚焦于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金城战役,影片打破了以往新主流影片中传统的叙事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三个视角讲述了同一场战役中不同视角所看到的不同场景,导演在重复性的叙事中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中国志愿军坚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在使观众体会到新鲜感的同时感受到极大的震撼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主流电影无论是在青年演员的启用、对于人物塑造的更新、过往场景的再现、叙事视角的创新,还是导演自身的号召力,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喜好。

      精准的受众的定位是电影票房的基础,更是新主流电影在赢得电影市场的重要前提。新主流电影中年轻化的叙事方式跳出了传统主旋律影片文本创作中的固有模式,不仅带给年轻观众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还需要在观众享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积极的探索影片中更深层次的生存之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影视作品中, 叙事内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探索》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