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没两个月的春节,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鞭炮、没有烟花,甚至连春晚都越来越没意思。过年似乎越来越不被人们期待,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春节:边看春晚边捧腹大笑,还能跟家人一起放鞭炮、看烟花,这才是过年!
而在32年前的一次《过年》里,赵丽蓉和李保田遇到的事儿,比现在的春节还要糟心得多,虽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虽然外面也是燃放着鞭炮和烟花,但是屋里的“年味儿”却“变了味儿”。

生活在东北农村的老程夫妇(李保田、赵丽蓉 饰)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年过花甲的他为了生活还在不停地奔波。
这一年过年,在外赚钱的老程(李保田 饰)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只是为了省点路费,老程连车都不坐,拉着爬犁就从镇上走了回来。而另一边,为了让一大家子过好年,老程的老伴儿赵老太(赵丽蓉 饰)在集市上选购着年货。

老两口就在家门口遇着了,看着在外打工一年的老伴儿,赵老太喜笑颜开,而老程也明白赵老太这一年的辛苦,即使路途遥远也不忘给老伴儿买她爱吃的东西。
到了晚上,面对着一桌子饭菜,看着墙上的全家福,赵老太不免叹息,老程知道赵老太是想孩子们了。为了宽慰赵老太,老程把在外打工一年的工资都给了她,一句“都归你”让赵老太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到这里,不得不夸一下赵丽蓉的演技了,从置办年货时的满心期待,到看见老伴儿时的欢喜,再到孩子们没回来的落寞,最后到感动流泪,赵丽蓉只用微表情就把不同的情绪演绎了出来,把观众深深带入到了角色中,仿佛透过赵丽蓉看到了每年都期盼着自己回家的母亲。

而且,电影中的设定是赵老太比老程大8岁,而现实中的赵丽蓉却比李保田大了整整18岁,不过从两人同框的状态来看,丝毫看不出有这么大的年龄差。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当时负责的化妆师和道具师,另一方面也有演员自身的功劳,他们把自己真正想象成影片中的角色,用自己的理解去将角色演绎出来,这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角色才足够丰满。

只这一点,确实值得现在的很多演员去学习。
本该热闹的除夕夜,大街上都是一家子人在放烟花,只有老程和赵老太是两个人在过年。看出了赵老太心中的落寞,老程买了一堆烟花让赵老太放着玩儿,那句“谁规定烟花只能孩子玩儿”,无疑是赵老太心中最大的慰藉,虽然孩子们没有回来过年,但是却有懂自己的老伴儿陪在身边。
这也许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简单的小幸福吧,不求轰轰烈烈,只求他一直把你放在心上。虽然他们已经年过花甲,不再有年轻人那般的浪漫,但谁又能说老程的这些举动不是浪漫的呢?
现如今,离婚率和不婚率都在上升,也许人们在频繁更换枕边人的时候,看到这部影片才会更加感慨吧。这也许才是结婚的意义,不仅年轻有爱,而且老来有伴儿。
转眼到了年初一,心系孩子们的赵老太依然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包饺子。果然不负赵老太所望,孩子们一个个地陆续回来了。看见回来的孩子们,赵老太乐开了花,就连刚还在埋怨孩子的老程,也咧开了嘴。
但是几个孩子这次回家过年,却各怀心思:
最先回来的二儿子(胡亚捷 饰),想带女朋友出去旅游,这次回来是想让父母给他赞助旅游的经费;

大儿子(六小龄童 饰)却是个怕媳妇儿的,这次是偷偷带着儿子回来看父母的,而大儿媳妇(丁嘉丽 饰)也怂恿大儿子去跟父母要钱;


大女婿(葛优 饰)回家的目的,是让大女儿(王丽云 饰)向父母借钱炒股,而且大女婿看到二儿子的女朋友,还起了别样的小心思;

而小儿子(梁天 饰)也不让老程省心,回来就跟女朋友睡在了一个屋里,这让老程很是生气,把小儿子痛骂了一顿,赶去了别的屋里;

只有小女儿和小女婿过得幸福还让人省心,但是小女儿跟老程也是有隔阂的,当初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工人,父女俩到现在都没有和解,面对此次回家,小女儿还是很忐忑的。

老程和赵老太,还有自己的五个儿女和媳妇儿、女婿,也是非常真实地展现出了当时农村里的生活百态,虽然是一个爹妈生出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因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路。
各位演员的演技也都很是不俗,把每个人物的特点都演绎了出来,让人感觉很是亲切,好像是在演自己家里或者邻居家里的家长里短一样。这部影片,也正是因为这样而接地气、贴生活。
由于是第一次来岳父家拜年,小女婿出手很是阔绰,给岳母买了貂皮大衣、岳父的茅台酒、姐姐姐夫的野生人参、大哥大嫂的上等布料、二哥和女朋友的钢笔、弟弟和女友的3000块红包。

就在老程询问小女婿的钱来路是否正当的时候,大姐也出面帮着说话。不得不说,这部影片中的王丽云,真的很是温婉大气,而且在面对大姐夫的时候还十分怯懦,丝毫看不出恶婆婆的样子。
只能说,王丽云这个演员的可塑性非常强,她演得了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也演得了尖酸刻薄的恶婆婆,这才是一个演员应该有的素养不是吗?
这一家的儿女,除了小女儿和小女婿无所要求、真心实意地回家过年外,其他人都各怀心思,大嫂甚至看中了赵老太手上的金戒指,想要据为己有,年夜饭的时候,还怂恿儿子向大家要压岁钱。


看着这一幕,老程很是无奈,但是小女婿的一番话,让老程既窝心又愧疚,小女婿说:“我从小吧,没爹、没妈,今天也有爹了,也有妈了我敬你们二老一杯。”老程感动地喝下了这杯酒。
之后饭桌上众人的心思也不再藏着掖着,小儿子拿起募捐箱让众人为自己的婚姻“捐款”,大嫂对小女婿说以后多帮衬帮衬他们,二儿子饭桌上向老程借钱……听到、看到这种种种种,本来心情很好的老程一下子寒心了,这就是他们老两口盼望回家过年的孩子们,眼里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老程一句话没有说转头走了出去,不过一会端上了一盘“硬菜”——装满了现金的托盘,老程不无愤怒地说了句:“都愣着干什么?不都等着这道菜呢吗!”简单一句话,道出了老程的辛酸,道出了儿女们的不孝。

最后,这场本该圆满的年夜饭,就在大女婿风流事被揭露、大儿子借酒反抗大儿媳、大儿媳砸家等一堆闹剧中结束。


第二天,老程就带着赵老太离开了这个所谓的家,离开了两口子期盼已久的“团圆”。

这样的结局无疑令人心塞,老程和赵老太辛苦了半辈子,只是想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却总是被孩子们的鸡飞狗跳惹得不得安宁。
这部影片名叫《过年》,却没有以过年时该有的热闹和温馨去展现,而是更加真实地展现出了平常人家的是非曲折,给影片徒增一种悲凉的色彩,这也许就是人们“批评”它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