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真不愧是中国影视界拍摄西北风情戏的专家。他的《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等电影,都无一不向观众再现了西北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总能让我们从人物性格、环境设计、故事情节这些电影元素中感受到来自西北大地独特的文化内涵。

骨子里有着些许豪情的我总也禁不住对这类影视作品产生共鸣和感慨。在看了《秋菊打官司》后,我心中生了些感受,在此略表个人见解。
电影第一个场景锁定在某村镇的街头,来来往往朴素的人们,不断从镜头掠过。街上叫卖的小贩,讨价还价的农人,吸着旱烟的老汉,骑着单车知识分子模样的男人,裹着双肘哈着寒气的民妇,还有那阵阵秦腔与街头说笑声混合出的“背景音乐”。他们头上缠着头巾,厚实的棉袄层层裹着身上,脸上泛着苹果一样的颜色。他们不是影片的主角,却在片中渲染环境背景,起到很大作用,第一时间告诉观众故事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的。

这街景,原生态地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质朴地像黄土一样的生活。主角秋菊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出现了,和那些人一样普通,一样的质朴。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看似描述了一个人,却映射出一群人的原因。
影片从秋菊只想为丈夫讨个说法挺着肚子奔走乡市之间这一情节入手,展现西北人生性倔犟,反映出在黄土地上那个年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面对坎坷顽强斗争的一面。它的选材贴近西北农村,贴近西北农民最真实的生活话题─计划生育,由此引发的故事矛盾便更显得具有代表性和深刻性。不仅表达出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侧重,也表达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初看影片前半部分,秋菊只为讨个说法而层层告官,看似不必要和愚蠢,为她这种"强争口气"的行为感到不解,也似乎不太看好。但当村长找人抬秋菊去医院平安生下孩子之后,她亲自抱孩子去请村长喝满月酒,并在满月那天突然听闻村长被拘留带走,她二话不说,抄小路翻过雪地去追村长,人物也就在此转了格调,秋菊爱憎分明的形象瞬间充斥荧屏。
影片最后这一镜头颇有意味,雪路上秋菊没有台词,伴着的仅是警笛声和她急促的呼喘声,她终是追不上拘捕村长的队伍,最后一镜头定格在秋菊远望的眸间,没有交代当时秋菊具体的心理活动,也没有交代最后村长的结局。但正是保留了这一份不知,才留给观者无尽的心里冲击和想象。影片在平淡的叙事后燃起一束无名火,增添了戏剧性。故事像是在最关键处收了尾,不经意间带给人震撼和反思。

张艺谋从细小处反映大脉络,从人物情态反映故事基调,这点总是拿捏得很好。看一部电影,从中体味、领略到的是电影中的那个时代。作为西北人中的一员,他也力图通过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手去把西北地区独特的风情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们。在这点上,他是成功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寇龙龙: 那个年代, 那个地方——观《秋菊打官司》有感 | 中国西部电影》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