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王一博的粉丝可谓是乐开花,在网上狂欢一片。
“恭喜王一博。”
“演技神了!”
“向金鸡奖影帝进发!”
因为她们心心念念的爱豆,一举斩获了某盛典的四项奖项,其中就包括“年度突破电影人奖”。

对于王一博本人和他的粉丝而言,这都算得上是一件大喜事。
然而,当我们放宽视野,站在娱乐圈的角度看,却显得讽刺和悲哀。
娱乐圈的“遮羞布”,再也遮不住了。

01 巧立名目,个人的突破放眼内娱不值一提
发表“年度突破电影人”获奖感言时,王一博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笑容,
简短的话语和紧抿的双唇令其显得有些局促。
也许,这也是他心虚的一种表现。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王一博在获奖影片《无名》中的演技,的确令人感到意外。
毕竟靠街舞出道,又走过偶像路线的王一博,之前的电视剧含金量着实不算很高。
也没什么值得人再三回味的精品剧集。

单从王一博个人的角度而言,其在《无名》中的演技的确可以称之为有突破。
但若是将2022年全年电影作品放在一起做比较,王一博似乎还是欠缺一些火候。

就拿2022年一经上映就备受好评,引发广泛讨论度的《隐入尘烟》来说,其参演演员显然突破更大、付出更多。
原本肌肤白皙细腻的海清,为了演出片中“贵英”这个偏远地区农村妇女的形象,简直是“毁容式”扮丑。

黑黄的皮肤、干裂的嘴唇和毛躁的头发,她要的只是符合剧中人而非上镜的美感。
为了能够拍好这部影片,海清提前一年便开始前往拍摄地,与当地村民一同生活找状态。

为了演好“贵英”的兜齿,海清时常要在拍摄过程中在嘴里塞棉花,
每每拍到吃饭的镜头,就很可能发生误食棉花的事情。

永远佝偻着的脊背、一瘸一拐的脚步,那根藏在其裤子中的“尿管”,则更是许多流量、小花所做不到的。

但她顾不上潮湿的裤管,毕竟,“贵英”就是一个随时会失禁的角色。
较之其过去所演绎的种种角色而言,这个毫无形象可言的“贵英”无疑是内娱近年来演员群体中最大的突破。

而如海清一般,为了角色突破自己而不断钻研剧本、打磨演技、抓细节的演员大有人在。
“开心麻花”的魏翔也是一个例子。

曾经的他是个油腻、邋遢、表演“三口一头猪”的足球教练。
在各种影视剧中,饰演边缘人物的小小喜剧演员。

而在2022年,他主演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斩获21亿票房,
让魏翔体验了一把一夜成名的快感。
23年的坚持,换来如今的功成名就,魏翔算得上是突破演员中的头筹。

拥有着俊朗外形的朱一龙,也在2022年用莫三妹颠覆了以往大家对其翩翩公子形象的认知,
不执念于颜值和人设是否讨喜,他将一个外冷内热的可爱街头混混形象演的入木三分。

张口就来的方言,贴着头皮的板寸,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我就是莫三妹,我就是街头混混”的既视感。

无疑,若是横向比较而言,王一博个人演技上的突破虽可圈可点,
却着实算不上是整个影坛2022年突破性的代表人物。

02 “绝望的文盲”也无法压制狂热的流量?
前文中有提到,在上台领奖的时候,王一博的脸上非但没有笑容,反而显得十分局促,就连其粉丝都在猜测他“不开心”。
事实上,《无名》带给了他演技上的小突破、带给了他荣誉,但也同样将其推向了耻辱的风口浪尖。

自从央视网揭发“绝望的文盲”后,王一博的人设就再也立不住了。
当被问到《无名》剧本给他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情感体验,王一博回复说:“没有不同。”

随后被问到其饰演的“叶先生”这一角色,令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的时候,
王一博停顿片刻后回答道:“这个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而这种情况早在2017年就早有耳闻。
在《陈情令》期间,被问到为什么出演这部剧的时候,王一博只回答了两个字——好啊。

被问到拍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戏份,王一博的形容竟然是一句“挺爽的”。

而对于非粉丝群体而言,连“到此一游”四个字都写不正确的王一博,就真的有些“文盲”了。

当然,相较于之前各种网感十足的电视剧表现,《无名》中的王一博已经开始体现出了一些演员的基本素质。

从弃尸后不忘拍掉裤腿上尘土的“洁癖”,到掉在桌子上的醉虾也会抓起来吃掉的模样,王一博自然的演出了“叶先生”心境的变化。

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其身上的偶像包袱,收放并没有演技派自如。
诚然,对于一个流量巨大且一直在成长中的明星,我们应该抱有耐心和信心。
但这并不等于罔顾既定事实的“闭眼吹”。
很显然,王一博距离捧起一座极具含金量的奖杯,仍有一段距离。

那么,总是置身舆论中心的王一博,又为何会屡屡获奖,且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呢?
这就要说到其背后庞大的粉丝团体,和娱乐圈无处不在的资本运作了。

03 流量明星与资本的狂欢,正在逐步摧毁内娱的根基
“流量”只能代表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却并不等于其演技在线。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无论是多烂的剧本,多糟糕的画面,只要有“流量”坐阵,都能引来一大票观众买单。
这就不得不说到,开创了“抠图式”表演形式的流量小花杨颖了。

当年,一部《孤芳不自赏》令多少人敲碎了键盘怒斥。
能靠慢镜头敷衍了事就绝不多一个动作的武打画面,堪比影楼风的尴尬特效。

而流量小生丁禹兮的《十年一品温如言》,也不出众望上榜。
很难想象,一部影片能将矫情、造作和寡淡无味的台词,一次性凑全。

如此看来,当年被评为“大烂片”系列的《小时代》,虽然哪哪都不正,好在画质上还是过得去。
即便是服装、场景换不停,也没有为杨幂等人的演技起到滤镜作用。

哭的假、笑的假、就连摔杯子都透着假,永远的“幂式”发音,永远的“迷之演技”。

但是,与这些影视剧的低分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高播放量、高票房。
毕竟,她们的背后无一不站着庞大的粉丝团体,这些粉丝很乐意为爱豆的尴尬表演买单。

只要有人愿意为了“流量”买单,资方便会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大量的烂片开始充斥于市场当中。
当劣币开始不断驱逐良币,人们的底线也就越降越低,放在过去可能只是还好的剧,如今便被吹捧到了天上去。

粉丝们又何尝不知自家爱豆演的是烂剧、唱的是烂歌?
只是为了让自家爱豆不落人后,只能闭眼吹,掏空荷包为其控评、带节奏、买数据打榜。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困在了一个名为“流量”的怪圈当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次说回此次王一博“微博之夜”一人获四奖的问题。
尽管“微博之夜”当天状况百出,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家粉丝都是极尽疯狂。

很显然,王一博便是被“砸”上去的那一个。
而这,恰恰说明了“微博之夜”举办的意义。
归根结底,“微博之夜”也好,所设立的各类奖项也罢,不过是一场流量明星与资本的狂欢罢了。
诸多细节,一探可知。

在活动前夕,主办方便煽动各家粉丝为爱豆投票,赚足网络热度,到了颁奖时刻也不忘雨露均沾。

为了让到场的一百多位艺人不空手而归,微博愣是设立了几十个奖项,
只为让每一个到场的明星艺人都能捧起奖杯。
单单是“演员”二字,就被加上了“新锐、进取、突破、飞跃、瞩目、魅力、表现力”等字眼,设立为奖项。

还有音乐、剧集、电影等奖项,当真是一个都不落下。
光一个“2022年度剧集”获奖名单,就将资本的吃相暴露无遗。
其中尽是迪丽热巴、任嘉伦、虞书欣、王鹤棣、欧豪、赵露思等流量支撑的电视剧。

讽刺的是,诸如《恰似故人归》《月升沧海》《与君初相识》,
这些有热度、没厚度的电视剧纷纷名列获奖名单,
获得了“2022年度国剧”的《人世间》却在微博盛典查无此剧。
在流量面前,电视剧质量是那么的一文不值。

更讽刺的是,在狠狠赚了一波流量红利之后,为了紧跟热度、让自己的奖项看起来有些含金量,
主办方将2023年才开播的热播剧《狂飙》《三体》,也纳入了2022“年度剧集”奖项当中。

其实微博奖项严重注水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毕竟“流量”们背后的粉丝群体,和居高不下的热度,才是钞票的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场以粉丝热爱为名的,彻头彻尾的“韭菜收割”,自然获奖的也都是依靠“粉丝经济”而生存的绝大多数。

作为与资本相辅相成的关系,流量大的爱豆就是会比没流量的演员,更加具有商业价值。
但对于许多如王一博一样正在成长转型中的艺人而言,如此被高高举起后是否会产生些许“德不配位”的惶恐?
希望这种“惶恐”可以成为一种鞭策,督促其更好的成长,而非一把抹着蜜糖的毒剑,一点点斩断其真正上升的空间。
所以,让人悲哀的不是王一博的获电影人奖,而是藏在其获奖背后的,被资本左右的“粉丝经济”,正在逐步摧毁内娱的根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迎合流量明星, 主办方连脸面都不要了》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