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张颂文的新片, 藏着1.2亿中国人的隐痛

时间:2023-04-05 05:01:31阅读:7
电影《不止不休》正在热映。初中毕业,好不容易获得实习机会的记者韩东,发现“乙肝代检”灰色产业,调查中,他发现惊人现实:国家竟有上亿人身患乙肝。乙肝代检是违法的,被明令禁止的,但违法的背后,是上亿人备受

      电影《不止不休》正在热映。

      初中毕业,好不容易获得实习机会的记者韩东,发现“乙肝代检”灰色产业,调查中,他发现惊人现实:国家竟有上亿人身患乙肝。

      乙肝代检是违法的,被明令禁止的,但违法的背后,是上亿人备受歧视的现状。只有通过体检代检,他们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贾樟柯监制电影《不止不休》

      揭露事实换转正资格,还是放弃大好前途,为被歧视者发声?

      殊不知,电影中韩东的选择,改编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场延续十多年的反歧视接力,一场上亿人与病毒的较量。

      十年前,一群特派记者,深入调查,为民请命,推动“乙肝歧视第一案”。十多家知名媒体随后报道,最终推动新规出台。

      为贫苦者发声,为苦难者寻光。

      这个藏着1.2亿中国人一生之痛的故事里,有十年难凉的热血,和朴素正义的理想。

      曾经,中国人头顶的乌云

      “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此刻的我急于跳出这一世的腐坏。”

      这是几年前,一位乙肝患者临终的遗言,字句之中,写满绝望。

      造成他离世的直接原因不是病毒,而是歧视。

      这位患者在学校体检时被查出“乙肝大三阳”,随后被安排进单独宿舍。患上乙肝的消息不胫而走。议论、冷眼、疏离,几天后,他被发现在宿舍自杀。

      乙肝,一度是中国人头顶挥之不去的乌云。

      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我国现今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8600万,此前曾达到1.2亿,也就是说,大约每15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也因此被称为乙肝大国。

      庞大的感染数量和低治疗率,加重了人们的恐慌。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三成需要治疗,但治疗率只有17%。人们似乎想到乙肝,就会联系到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但事实上,大众对于乙肝存在很大的误解。

      乙肝引发的炎症造成机体损坏,发展到重症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治疗难度虽大,但经过科学系统的治疗,病情是能得到控制的。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血液和性传播,日常生活、工作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握手、拥抱并不会传染,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染,共用餐具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极低。

      但在当时,考公、考研、找工作,只要患有乙肝,几乎等于判了死刑。

      电影《不止不休》中,主人公韩东的朋友——高材生张博,因为体检不过关,失去了研究生入学资格。

      水站老板的家人携带了乙肝病毒,被顾客砸场子:“谁知道水里有没有毒啊?”

      得了乙肝,他们仿佛成了“瘟疫”的源头,从此要像异类一样活着。

      这在当时也催生出一条灰色产业——体检代检。20年前,不同类型的体检,价格就已经是3000到几万不等。

      为了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们走上了违法的道路,是悲哀,也是无奈。

      为何这么多人身患乙肝?

      既然传染性低,我国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身患乙肝?

      除去个人原因,还有时代之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医疗资源不足。一次性针头不够用时,采用蒸箱、沸水等方法,消毒后再次使用。加之当时推行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的接种,有部分地区消毒不严,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人数任务,出现针头混用的情况。

      另一原因是当时不规范的献血。

      虽然我国现在明令禁止有偿献血,无偿献血非常规范和安全了,但在七八十年代,因为研制药物单采血浆的需求,出现了很多买卖血浆的中间商。这些机构经营混乱,造成了献血者的感染。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里,主人公许三观正是通过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这也是底层小人物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悲哀。

      ●《许三观卖血记》剧照

      更大的原因是当时生育条件差,防御乙肝的母婴阻断技术并未广泛普及。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乙肝病毒携带者增多。

      所以说,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他们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的不幸者,他们的命运,有时候没得选。

      “曾经很想做一名医生,但是由于得了乙肝,所以我的梦想破灭了。”

      “这种感觉很像人走在街上突然被人说你是毒贩,然后拉去坐牢,自己心里很无辜,很愤慨,为什么是我呢?”

      直到2003年,一场延续十年的反歧视接力,终于给1.2亿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全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2003年6月,张先著报考了公务员,并在上百人的笔试、面试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然而体检的结果令他名落孙山。

      第一次检查的结果为“小五阳”,谁知一周后的正式检查,张先著却被告知是“小三阳”。

      随后,张先著请求到三甲医院复检,检查结果为“小五阳”。

      按照医学定义,“小五阳”是符合录用标准的,张先著只是一名普通的感染者。

      但他却因这个问题未被录取。

      短短半月,检查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又凭什么就此取消他的录取呢?

      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换来的梦想入场券,被1毫米厚的检查单砸得稀碎。

      2003年11月10日,张先著状告报考单位。这一告,竟成为“全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张先著

      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官司不好打。

      报考单位的工作人员摇头叹息,说:“同情归同情,制度归制度,我们也没有办法。”

      但张先著的遭遇,触动了人们疼痛的神经。

      当月,《成都晚报》的记者周牧,首发文章《起诉,以宪法的名义》,将目光聚焦在这个敢于站在镜头前的小伙身上。

      川大教授周伟为张先著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周教授说:“这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乙肝感染者的正当工作,生活权益。”

      记者韩福东在《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里写道:“一个人被歧视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因为你的某一种身份(血缘,籍贯,身高,疾病)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与你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都无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月,全国几十家媒体纷纷响应,一篇篇稿件纷至沓来,书写着经历梦想破灭和生活重压的人们,为他们争取本应享有的权益。

      上下滑动查看

      ●当年各媒体的报道

      最终,张先著胜诉了。

      他等来了那一声体检结论不合法的判决,这是乙肝患者第一次成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全国乙肝歧视第一案,被评为当年十大典型案例。

      一个勇敢起诉的个体,一群勇敢发声的记者,一众敢于报道的媒体,终于让1.2亿人的隐痛被大众看见。

      ●《不止不休》剧照

      可惜的是,招考已经结束,张先著最终没被录取。

      但乙肝反歧视的呼吁,愈演愈烈。起于张先著,不止于张先著。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网等纷纷发文,直指乙肝歧视。

      他们诠释着“新闻理想”的含义,真切地关注着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疾苦。他们跟进调查,继续追踪。

      时任《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夏金彪,呼吁人大代表完善立法;《新京报》记者王海燕发表千人诉请违宪审查,望修改考公务员乙肝禁令;《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呼吁宪法平等原则落到实处……

      一场延续多年的奔走疾呼,终于有了效力。

      2005年1月20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取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限制。同时,相关部门规定,公民入学、就业中不得要求乙肝项目检测。

      他们的合法权益,终于得到保障。

      拨云见日,但歧视何时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我国的乙肝防治步履不停。

      这些年,我国规范医疗器械,严审医疗资质;严厉打击非法运营;1992年开始,就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启动针对乙肝的“珠峰工程”,尽可能追求临床治愈;推动母婴阻断技术,有效阻止传染给孩子……

      相信终有一天,乙肝防治将迎来新的突破,国人将过上远离乙肝的生活。

      然而,反乙肝歧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遏制对疾病的恐慌,还需要我们多一些科学了解,多一些平等尊重。

      而反歧视,从来都不只是乙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裹挟着偏见的歧视真实存在,还有很多人被打着标签、被歧视。

      他们是35岁的打工人,是求职的女性,是染粉色头发的学生,是穿短裙的女孩,是身高不到一米七的男生,是贴着地域标签的“某地人”……

      ●女性求职时遭歧视已是常态

      歧视一直存在人们心中,歧视的内容,不过是换了一个名词。

      歧视的可怕,就在于它带着偏见、排斥、打压,否定一个人付出的所有努力,否定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权益。

      而人的独特性,注定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被歧视的方面,无人能例外。

      所以,反歧视是那么的必不可少。

      所以,为包容、尊重、公平、正义的奔走疾呼,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让反歧视成为一场步履不停的接力。

      十多年前,是无数个有良知的媒体和记者。

      十多年后,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个我们。文/慕江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颂文的新片, 藏着1.2亿中国人的隐痛》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