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视剧在剧情的选取上,兼顾了一般读者与推理爱好者之间的关系,以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部影视剧依旧沿用了阿加莎一贯的推理风格,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去寻找“案中案”的感觉。就像电视剧里那个从律师转行的小警探司徒颜说的那样:“每个线索都是一个谜题。”在“东方快递”事件中,随着那个“许”字在烟灰缸里,再加上小金透露出来的一些陈年往事,这一群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渐渐与许家的悲剧联系在了一起。骆家人被杀,佣人亲属警方相互怀疑,渐渐暴露出原本的庄子,人人都跟骆老大有经济上的分歧。

在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与嫌犯的证词残片面前,观影者会情不自禁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最后随着侦探团队一同到达事实的另一端。然而,这部影视剧却没有复刻那些经典警探的改编,反而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把一个全新的谜题,带到人们面前。例如,《罗杰疑案》中的一个系列,叫做“最富有的人的别墅凶杀案”。小说使用了一种故弄玄虚的手法,以真正的凶手为第一人称,让读者陷入了一种思想的迷宫之中。这是一个用语言来掩饰的骗局故事,以前的影视剧和电视剧,很少能像小说中那样,有如此惊人的转折。

至于这部影视剧,导演们做出了一个明智而又勇敢的决定,他们把凶手安插到了警察的身上,而警察显然是“好人队”。调查人员的误导,也会让观众产生“误判”,让结果发生逆转。这样的故事情节,不仅忠于原著,而且很难猜出结果,不仅让一般的观众感受到了这部影视剧中“阿婆”的神秘感,而且还可以让粉丝们在“拼图”上进行更多的游戏。在一部犯罪题材的电视剧里,如何把握好主人公的“大弧光”,将会影响到整个剧情的走向。

通常情况下,编剧们都会给主演一个“主线任务”,让他们把每一个案子都串联起来。所谓的“主线任务”,要么就是他曾经承担过的责任,要么就是他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的秘密。每一个案子,都仿佛是一次“张弓”,为的就是让主人公在上一个案子中,为自己的清白和自我救赎做准备。这是一部一部的犯罪作品,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用在《名侦探波洛》这部小说中,就不是很适合了。在小说里,他是一位聪明可爱,相对来说比较“超然”的警探,如果只是把一些隐秘放在他的身体里,来布置一个“大弧光”,未免太过明显。

这部影视剧则采取精简化处理的方式,以减轻司徒言的负担,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案件上。这个版本的《哈尔滨分洛》,保持了波洛的缜密思维,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严重的洁癖和对真理的追求。不过电视剧中并没有强调司徒言的某些能力,他的侦探队之所以能在混乱的哈尔滨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声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还有就是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对于每一个案子,他都是直来直去,直奔主题。从目前播放的四个案子来看,每一个案子都是精益求精,没有一个是无关紧要的。就像前二十分钟,司徒颜在法庭上失去了自己的律师资格,但在解决了抢枪一案后,他对骆少川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敌对变成了感激。两人坐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东方快车》这一系列案件中,最重要的几个角色相继出现,而这个时候,这一期节目已经进行到了一半。

高度紧张的悬念会让人更喜欢探究其中的细节。随着司徒颜和骆少川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一句句无心之语,一件件不起眼的东西,就会将矛头对准凶手。在骆家案件中,谢JZ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孩子生活状况,以及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这让司徒言产生了疑惑。一个“许”字,从那封威胁信的残骸中,重新浮现出来,为调查指明了方向。很多铺垫和剧情之间的微妙联系,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

只关注单个案例,并不表示故事本身没有关联。在这部影视剧里,前一个案子里的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案子里的关键角色。透过一组组案子的情节串联,该剧逐步构建起一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案子系统。像意大利面条中毒事件中的受害者莫莉,就是司徒言第一次来到哈尔滨的时候,用“京酱牛排”和“炸酱意面”混合而成的一道菜,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而在女生学校的案子中,莫利的饮食习惯和洁癖也在不断地被渲染,让人在中毒事件中很快就能联想到新的案情。

这样的情节,奉天频繁出现,女校事件中的黑帮也开始浮出水面,所有的谜团,都在昭示着这个看似平静的“冰城”,隐藏着的是一场巨大的风暴。可以想象,一件涉及到民国时期的重大案件,将会代替“主线任务”,是这部影视剧的情节和高潮所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国大侦探》, 拼图式悬疑剧, 很有特色》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