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推手》让李安身份出现蜕变, 虽然手法稚嫩, 但意境深刻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1990年是一个非常普通年,可是这个时候有一位导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耀眼的新星,他就是李安。在这年拍出了影片《推手》,当时他只有36岁的年纪,曾经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还说,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拍电影属于很晚成熟,这部影片成为了他的处女作。

虽然影片和后来作品相比有一些青涩的味道,但是却通过对人性和情感的探索,成为了无法企及的巅峰。在作品里面,他把普通家庭造成了一个缩影,通过这些就反映出中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当时他非常的年轻,就能够想到以后的这些问题,让人非常的佩服,或许他是通过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生活中的现状,想要解决这个世纪性的大难题。

刚开始的时候,镜头里面就出现了一个老头,是北京的太极拳师傅,和普通的老年人一样,他在退休之后没有事儿干,于是儿子就把老父亲接到了美国一起来生活。孩子是个中年人,一心想着要在国外获得不错的发展,这样就可以让老爸陪伴在身边享福。可是来到之后,男主却发现很多问题沟通困难,美国的媳妇是在家里工作,所以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三代人的矛盾就在这个屋檐之下,变得很激烈。

儿子受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教育,认为孝顺是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餐桌一边是要吃中国菜的老爸,一边是吃快餐的洋老婆,这一切的琐碎让原本想要给父亲尽孝的儿子没有办法很好的应对。经过了几次争吵之后,老爸生气离开。两个人再次相见,环境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儿子哭泣,说之所以在国外奋斗,就是为了让父亲过上好日子,这个时候的男主突然想明白,不想让孩子为难,愿意安静的生活。

作品刻画出来的中年人,在肩上有着很多的无奈和压力,当老人和小孩出现冲突的时候,成为了一个最后的牺牲品。到最后男主带着无奈的心情离开,当然是非常悲哀的结局。放眼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为父母亲的赡养问题感觉到焦虑,中国传统的教育里一直是尊敬老人,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办法得到快速的解决,其实是要注重精神交流,不光光是物质上的供给。

相关资讯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