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坛人才辈出,不仅有敢闯敢做的导演,更有美貌与智慧兼备的女演员。
胡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的美,大气、端庄、朴素中又含着一种雍容华贵的气魄。
她左脸的小酒窝,总是与伴随着她的笑声若隐若现。
她给人的感觉,永远年轻、充满朝气,仿佛在时代风起云涌的巨轮上像你招手,仿佛总有无限精彩在前面等待着她,哪怕是八十岁了,她依然健谈、风趣,与任何阶层的人相处融洽。
整理《胡蝶回忆录》的刘慧琴曾说,“与胡蝶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感到拘束。”
最幸运的是,胡蝶给予别人的不拘束感,是与生俱来的,并非后天练习得来。

胡蝶出生于1908年。这一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再过几年,清帝逊位,改号民国。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胡蝶从出生到牙牙学语,短短几年就经历了两个朝代。
她母亲说起她的出生年月时,不无幽默地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
母亲的幽默感,辛辣,讽刺,高深莫测,连胡蝶自己都摸不清是褒是贬。
胡蝶的父亲就更不用说了,与她母亲是一个频道上的人。
他为人宽厚,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很有幽默感。
小时候的胡蝶体弱多病,不爱吃饭。
为了引起她的食欲,这位父亲买了各式各样的彩绘瓷器,瓷器上的每一幅彩绘都有一个故事。
大多是枯燥的才子佳人、父慈子孝、兄弟友爱之类。
但只要父亲开口描绘,总是笑料百出,栩栩如生,胡蝶听得格外高兴,不知不觉就比往常多吃了许多。
胡蝶是家里的独女,因此深受宠爱。
然而她的幸运还不止这一点。

八岁那年,胡蝶的母亲因为无法再孕育子女,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由,坚持让父亲纳妾。
庶母是个旗人,过门后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这若是放在了别人家里,必定是母凭子贵,争权夺利,从此胡蝶与自己的母亲备受冷落和欺凌。
然而,这些旧时家庭里的套路和狗血都没有发生。
相反,她与几个弟妹之间的关系都很好。
庶母进门时,带着自己的母亲一并嫁进来,于是家里又多了一位姥姥。
胡蝶从影之后,这位意外得来的姥姥多数日子都跟胡蝶在一起,照料她的生活。
有声电影时代来临之后,胡蝶以一口纯真的京白,完成从无声到有声的过度,赢得观众的喜爱。
这一口漂亮的京白,就是这位姥姥调教出来的。
京白不是北京普通话,是京剧中比较常见的念白,里头技巧不少,很多京剧演员都说不好它。
有人甚至说,京白应该当做一种独立的艺术来研究。

不仅如此,胡蝶的整个家族也颇为开明。
上个世纪初,电影刚从国外进入中国,人们对女明星这种职业的态度有好有坏,有的是推崇备至,觉得是新时代的时尚标杆,有的则觉得低三下四,与高级妓女没有区别。
胡蝶的家里人全都属于前者。
她曾与父母一道回广东鹤山祭祖,当时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也不让上宗谱,可她功成名就之后,名字又破例地列入了宗谱。
此事给胡蝶心灵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她曾坦率地总结道:“由此我又知道,男女不平等,妇女受歧视是因为旧的眼光,总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当妇女一旦在这个社会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时,连最森严的礼教也都刮目相看了。”
可是,当时社会当真对妇女如此尊重?
如果是的话,多少原配就不会被抛弃,多少女明星就不会走上自缢的道路。

胡蝶家族里超越时代的文明前卫、活泼开朗的气氛,从根本上影响了她对自己的定位。
使她敢闯敢做,丝毫没有旧时代女性处处忍让、事事听从,毫无主见的气息。
原生家庭的胜利,也使她规划自己的职业时,不拘泥于传统,更不限制自己的选择。
1924年,一家子从广州回到上海,胡蝶偶然见到了中国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她立即报了名。
父母亲对她进入电影学院没有太多异议。
父亲对她宠爱惯了,一切由着她。
母亲也只是从旁提醒几句,说让她洁身自好,认认真真演戏,认认真真做人。
本是提点她退一步的,反而成了鼓励。
进入了时代最尖端的职业培训学校之后,胡蝶越发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往新女性的角色上推。
在学校里,她与徐琴芳关系最好。
两人年龄相仿,情投意合,经常相约学习新的东西。
一会儿学骑马,一会儿学开车。
当时学开汽车的难度最高,因为当时几乎没有汽车驾驶学校,女孩子学开车就更为少见了。
胡蝶突发奇想,叫了一辆出租汽车,一路开到江湾郊外,司机略加指点后,被两人请到后座上“养神”,姑娘们“代劳”。
司机收到了加倍的车费后,也乐得休息。
这样,胡蝶就学会了开汽车。

如此敢闯的女子,在恋爱方面也不示弱。
电影学校毕业后,胡蝶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秋扇怨》,在戏中她与男主角林雪怀饰演一对恋人。
因戏结识,因戏相恋,大胆直率的胡蝶与林雪怀订婚了。
她对恋爱充满了少女式的憧憬,总觉得两人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可随着胡蝶演艺道路越走越顺,名气越来越大,出入公共场合时,林雪怀总会被人称作“胡蝶的男朋友”,乍一听还以为是胡蝶养的小白脸。
当初胡蝶成名靠的是他的配合,如今却是她一个人独领风骚。
他心里说不出来的别扭。
林雪怀决定放弃做演员,到商场上去扬名立万。
胡蝶看到他不再自怨自艾,十分高兴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帮他投资了一家胡蝶百货商店。
可没过多久,他生意受挫,干脆放着商店不管,拿着胡蝶的钱去开酒楼,办照相馆,结果再次惨败,根本没人来光顾他的生意。
气愤之下,他开始背着胡蝶与妓女厮混。
哄女人的钱,也是从胡蝶这里出的。

如此这般,他还是不满足。
自己事业下滑的挫败感与胡蝶的急剧飙升的名气一比,他的人生显得尤为落魄、暗淡,渺小的无以复加。
有一天,他别扭极了,单方面要与胡蝶解除婚约。
他觉得胡蝶一定会回头求他。
胡蝶也确实回了头。
她彻夜未眠,当即写下一封长信寄予林雪怀,希望能够与他重修旧好。
可林雪怀的人性已被自己的嫉妒心吞噬殆尽,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了,一心只想着戏弄胡蝶,在她好运气上踩上几脚。
收到回信后,他得意洋洋地写了无比决绝、狠厉的话,打发了胡蝶。
他觉得,女人的爱情是轻贱的,可以肆意践踏的。
当时的男人不都是如此吗?唐季珊对张织云如此,张达民对阮玲玉也是如此。
可是他忘记了胡蝶的为人。
她爱得热烈,也能爱得精明。
没有爱情支持,两人之间只剩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经济瓜葛了。
胡蝶同意解除婚约,但她向林雪怀讨要了所有投资门市、酒楼的钱,甚至那辆供他撑面子的车,也要清算。
林雪怀乱了阵脚,但这次胡蝶不会再原谅他了。
这对恋人的官司打了两年之久,闹得满城风雨。

解约之后,胡蝶由“天一”转入“明星”。
少了林雪怀的烦恼事,她将全部精力投入电影艺术中。
“明星”的格调比“天一”要高,没有“天一”那俗气的以商业利益为标准的价值取向,胡蝶的表演天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离“电影皇后”的名头已经不远了。
有事业做后盾的女人在爱情上是很难平衡的,要么嫁给政治婚姻,像是希拉里和克林顿。
要么总是遇到那种想要改变自己的人,事业得不到支持,在家庭中还要备受指责。
胡蝶不一样,她走的路似乎永远独树一帜。
与林雪怀的恋情告一段落后,她遇到了潘有声。
潘有声没有名气,社交圈子也不在电影圈,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小商人,做茶叶生意。
生活上的安稳,给胡蝶莫大的安全感。
她继续在电影事业上冲锋陷阵,片约不断,也开始出国旅行、考察。
两人的婚姻是幸福的,几年后一双子女呱呱坠地。

可是,三十年代并不是一个安稳和平的年代,就像所有清朝末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十几年里的年年月月一样,一直战火连绵,枪林弹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潘有声与胡蝶退居内陆重庆。
逃难时,胡蝶的三十箱珠宝丢失了。
那是她打拼了十几年攒下的积蓄。
焦急万分之时,一个人出现了,他向胡蝶保证一定寻回珠宝。
这个人就是国民党的军统头子戴笠。
戴笠倾慕胡蝶,看过她的多部电影,对胡蝶算得上是了如指掌了。
戴笠是个情场老手,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说:只要是他想要的女人,没有得不到的。
他的名声不好。
据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哭闹不停,家长怎么哄都不歇气,只要一提戴笠的名字,孩子立刻收声,脸色都变了。
他说,“我对女人不续弦只交友。”这就是说,他交女朋友时频频换人。
可他对胡蝶不一样。
为了讨好胡蝶,戴笠动用了自己工作上的关系帮忙寻找珠宝的下落。
后来实在找不全,他就派人仔细询问胡蝶各种珠宝的样子与形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相似的做补充。

他带胡蝶去看那三十箱珠宝时,她一眼就看出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
不过她还是对戴笠的诚心打动了,对他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恨不起来了。
戴笠工作繁忙,工作起来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
但只要胡蝶喜欢的东西,他都会千方百计地找来给她。
再忙,他也要抽时间陪她。
戴笠一直以蒋介石为榜样,希望能像老蒋一样找到一个像宋美龄那样的,美若天仙且十分能干的妻子。
胡蝶正巧符合他对完美妻子的定位:非常聪明,会来事,为人朴素腼腆却也八面玲珑。
他确实对胡蝶动了真情,真心希望与她白头偕老,可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时,却因飞机爆炸去世了。
胡蝶的三年软禁宣告结束,她回到了丈夫潘有声身边。
重聚的两人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经历了诸多磨难后,夫妇俩终于过上了平静安定的日子,那段时光或许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1951年,胡蝶来到北京,之前战乱将女儿托付给别人抚养,这次她想接女儿去香港。
可是多年不见,母女俩形同陌路。
她只好留下一只全是珠宝的手提箱,叮嘱养父母用这些东西换钱,供女儿生活与读书。
与女儿不得相认,第二年丈夫又因病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
她一开始与儿子一起生活,可是白天年轻人们工作,孙子上学,她一个人孤孤单单,想找个人说话都困难。
后来她搬出来自己住,在温哥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座二十多层的公寓找了一套住房。
她独居。
有人问她,昔日的喧闹日子过惯了,如今不觉得寂寞吗?
她说,当了十几年演员,也习惯了自己是个演员。
电影来自生活,不过是浓缩了的生活,是典型化的生活。
她说,现在退出了影坛,但还没有退出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她还是个演员,演的是她自己。
81岁那年,胡蝶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去世。
她的一生,千回百转,有过极为风光的时候,也有极为暗淡的时候,可她从未抱怨过。
她依旧记得当年母亲的教诲: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如今,斯人已去,万丈光芒如星雨陨落,而名字,那个寓意着飞来飞去,破茧成蝶的名字,历经考验,终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