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新电影的期望是:无删减,哪怕是一些不会对故事造成太大影响的小部分,至少也要保持原样。但是,为了照顾到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一些过于暴力和模棱两可的剧情,往往都会被剪掉。而就在不久前,又出了一出“一刀未剪”的电影----《惠子,凝视》

她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提名,并且在平遥国际影展上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日本日报》也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导演奖。豆瓣8.3,而且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改动的情况下,率先登陆了中国的网络视频网站。这部影片是根据小笠原惠子的自传体小说《不要输!》进行的,她也是日本第一个因听力障碍而走上专业拳坛的妇女。尽管是一部体育主题的影片,但是,三宅歌的导演并没有使影片成为一部批量生产的“鸡汤”,影片始终保持着节制和细腻,远离嘈杂,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心。影片中的主人公惠子与她的哥哥离家出走,居住在东京。她天生耳聋,平时在一家宾馆做清洁工作。

这是一场艰苦而残酷的战斗,不管结果如何,都免不了会有人受伤。当妈妈看到她在赛场上的时候,她简直无法忍受。妈妈来东京看望她,在离开前,她还建议她不要再练了,哥哥还问她在赛场上有没有被吓到,她回答是怕痛,但每一次挥舞,都是一种享受。饭店的同事很担心她的伤势,她解释说,打拳只是缓解工作上的紧张而已。这可能是一种戏谑,但是很显然,一提到拳击,她就变得激动起来,高兴起来。她现在连胜两局,信心大增,无论是教官还是拳击馆的负责人,都对她非常重视,在她身上下了更大的功夫。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一种压抑和担忧。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这位馆主非常直白地谈起了自己的处境。惠子幼年受过欺负,有过反抗的情绪,曾经是个问题少女,也许是因为她很会格斗,所以她才会去学拳击。

她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天分,身材矮小,手臂不灵活,速度也不够快。不过,她性格好,为人正直,是个很好的女孩。他很珍惜自己的徒弟,由于耳聋,加之体质所限,惠子可能并不适合打拳击,她的努力与毅力可以弥补某些不足。负责人和教练都很清楚她的不足之处,但是他们同样期待着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在瘟疫的影响下,拳击馆的生意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拳击馆,再加上拳击馆老板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拳击馆即将关闭的传闻也越来越多。

惠子还是一如既往地集中精力,钻研技巧,苦战两场之后,她想要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赢一场,为以后的事业奠定良好的根基。在所有人的眼中,惠子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当会所被证实关门的时候,惠子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管理员和教练千方百计地想让她进拳击场,但是到了最后关头,她还是不进。她曾写信想要放弃打斗,但是在晚上看见馆长一个人在观看她的打斗视频后,她又有些迟疑。惠子住院期间,院长夫人得到允许,翻阅了她的日志。她的日记本上写满了她的练习和领悟,这是整部电影中,只有这一首歌,所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这本日记本是以旁白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包括每天的训练。

惠子现在最大的依靠就是拳击,而这个拳击馆,就是她的一个“家”,她和这个馆主的感情,就好像一家人一样。而且,很快,她就会被家人抛弃。她在自己的日志中这样写到:“我仍然无法接受拳击场即将关门的事实,我感到非常遗憾,我无法原谅他。”这一战的胜负,将是惠子事业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也将是这家拳击馆倒闭的最好的纪念品。但是惠子还是失败了,尽管她已经尽力了。人生就是这样,不会有一线生机,不会有逆袭,也不会有上苍眷顾。

惠子并没有参加拳击馆搬迁的这一天,而是在平时的小河边跑了一圈,然后坐下,双目无神地休息着。一个穿着施工队制服的女子,战战兢兢地对她说了声谢谢,便匆匆离去。就是上次在擂台上,击败了惠子的那个拳师,现在她的脸还没有好。惠子傻眼了。整个90分钟的剧情,似乎都在为这一幕做准备。对方脱去了斗篷,她就成了一个被人生阴影笼罩的平凡人。她就是她,惠子就像是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看到了自己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有压力、有怨言、有疼痛、有斗争、有毅力、有决心。她转过身,向山坡上跑去,伸了个懒腰,又接着跑。

惠子的处境表现得柔和而含蓄,并不是有意地去营造“苦难”。对惠子来说,这就是每天的工作,但是那些困难还不能超出她生命中的困难。戴着面具只是个意外,而沟通上的阻碍才是正常的。疾病暴发只是一种意外,寂寞才是正常现象。

惠子是个特别困难的女人,但她并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女人,又或者说,她是一个特别坚韧的女人。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看不清方向。太阳下飘扬的尘埃,风衣上飞舞的绒毛,地下通道下的斑驳璀璨,背景音乐渐渐远去,东京变得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