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连庄影帝有多难?
乍看之下,这个问题似乎不太有价值。
但很简单。
我们以「三金」影帝而论。
迄今为止,整个华语影坛,也仅有三位演员完成了这个壮举。
也即香港演员周润发、成龙和郭富城。
所以连庄影帝不但难度惊天。
更价值非凡。
而郭富城何德何能?

2004年。
郭富城与百事可乐解约。
接拍了一部警匪电影《三岔口》。
担任了自己「舞台宝典演唱会」的舞蹈总监。
这三件事情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
但实际上不但有相互联系,而且影响深远。
挥别百事可乐,意味着郭富城主动结束了自己的偶像生涯,进而在电影《三岔口》中深度沉落而毫无顾忌,而担任自己演唱会的舞蹈总监,不但意味着他将自己踏足舞蹈领域的二十年履历升华与进阶,更凭此演唱会,一扫此前因工作减产而带来的人气被质疑境况。
第二年。
他成为了浪琴手表的代言人。
获封舞台王者,并成为首位获得香港舞蹈年奖的艺人。
晋级影帝。
这是一出华丽的“男人四十”。

回溯而论。
以广告开启星路的郭富城,本身就是广告宠儿,加上那张雕塑感极强的脸庞,被任何广告商青睐,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二十年不歇的舞蹈生涯,获封舞台王者、赢取专业奖项,理所当然。
但晋级影帝,就似乎神鬼莫测了。
尤其他的对手里面,有一个人,叫梁家辉。
可能在彼时,很少有人会相信,在影帝之争上,梁家辉有输给郭富城的可能性。
更何况当年梁家辉携《龙城岁月》而往,有黑帮史诗概念和大导演杜琪峰加持,声势可谓煊赫,而郭富城的《三岔口》,只是一部常规的警匪动作电影,陈木胜导演必然也无法与其师杜琪峰相提并论。
最终结果却似惊雷。
初次提名影帝的郭富城,将名宿级老将梁家辉斩于马下。
且以十一比一的大比分胜出。
全不拖泥带水。

评委的答案很理性。
摘录原文,「梁家辉的演技实在是好得无话可说,但是从角色深度、内心戏的层次感来讲,显得稍弱了;另外,梁家辉的暴躁黑帮大哥的角色类型并无突破,他自己多年前也演过类似的角色,其他演员也曾出色地演过这个角色。」、「相比之下,郭富城沉寂已久,《三岔口》中的表演很深刻,也突破了他过去靠外形吃饭的路子。」
关于演技的话题,已经讨论过多次。
有些东西应该能够形成共识,比如表演是分层次的,有内与外的交织,也包括复杂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爆发力因素,甚或还有与电影主题的共鸣和升华问题。
该次电影评委结论的关键词,是演技、深度、内心戏和层次感,以及替代性。
换句话说,演技评判是一种综合性的判定。
就当年而论,梁家辉在表演的基本技法层面,是凌驾于郭富城之上的,但在深度、内心戏乃及层次和情感爆发力上,他都被郭富城反向虐杀。
此外,也因是之故,郭富城在《三岔口》中的表演无可替代。
但大D哥其实可以有很多备选。

2006年,二人在金像奖上再度相遇。
梁家辉胜出。
撇开莫名而来的“右二律”不谈。
郭富城在2006年的金像奖上输给梁家辉,主因在金像奖的投票规则和评判倾向上。
金像奖通常更重年资,也更倾向于以技术定输赢。
但实际上技术是必然有其上限的。
而无论是典型演技派梁家辉、刘青云、吴镇宇,还是早年的典型偶像演员刘德华、郭富城和郑伊健,也包括未提及的其他演员,只需要有足够的电影作品去打磨,在技术面抵达纯熟,都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所以金像奖的赛果,或有“偏科”之嫌,或者太过侧重了“技术”。
不过这个赛果也说明,当年的郭富城在技术层面上,确实要逊色于梁家辉。
如果延展来看,迄今为止,郭富城电影作品总量也未突破七十部,更遑论当年,而技术和技巧的打磨,必须依赖于“手熟”。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郭富城身为偶像派演员,本身也没有梁家辉那样可主可配、甚至大量客串和龙套的空间。
也就必然会缺乏历练。
这个问题,当然也就需要时间和作品量去补足。
但郭富城情感丰沛、爆发力强大的优势,却又少有人能及。
亦可谓之“硬币的两面”。

也就是在同一年度。
郭富城凭电影《父子》中的表演,实现了影坛罕有的影帝连庄创举。
这一次倒在他面前的对手,是吴镇宇。
很有趣的是,仅仅几年前,两个人曾经在一部商业动作电影里面碰面,也即那部场面颇大、动作惊险的《公元2000》,一个偶像、一个戏骨,吴镇宇凭十分钟戏份的表演横压全场,并夺得次年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以当年而论,二者演技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而在六年之后,郭富城以摧枯拉朽之势,轻松将携《卧虎》而来的吴镇宇斩于马下。
电影《父子》,是新浪潮名宿导演谭家明的作品。
在此之前,他已经休息了十七年。

坦白讲,这部电影虽然有一份沉甸现实,却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催泪式亲情电影。
甚或带给观众的并非感动与哭泣,而是直面与反思。
这种手段其实并不讨好,但也恰好就是谭家明导演的行事风格。
在大导演的掌镜下,郭富城在表演上脱胎换骨,且不但在表演技法上全无瑕疵,表现出惊人的可塑性,对电影角色的拿捏堪称惊艳,更令表演有了内在力场。
比如你可见他的脾性暴躁,用导演的话来说,郭富城身上有一种原始的爆炸力,又比如你只需要看他走路,就知道这是一个马来西亚人,再比如他的粗俗和大字不识,仅凭眼神,即可入人心。
所以即便时至今日,这部《父子》仍然可入郭富城顶级作品之列。
很多演员毕生都得不到连庄影帝的机会,当年的评审们则认为,郭富城实至名归。
仍然摘录一则评审原话,「从影这么多年,人到中年,多了很多阅历之后,他的演技终于达到巅峰状态,能把这样一个反面悲情角色演成这样,非常不容易。」
诚如斯言。

连庄影帝。
当然非一般难度。
而所谓郭富城何德何能,只是一句戏言。
当人生抵达一定层境之后。
唯笑骂由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港影: 连庄影帝的郭富城》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