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86版,3000多次的重复播放,刷新了吉尼斯记录。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并且是赞不绝口。

但很少有人知道,想要创造出一部绝世佳作,是多么的困难。首先,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在当时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本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接下来,就是艰苦的条件了。五星酒店?房车?出国拍戏?临时搭建的片场?影视特效?开什么玩笑!什么都没有。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河边,破房子,破落不堪,很有“自然风味”。

最主要的一点是:贫。或许有人会认为,一部影视作品的投资,最少也得上千万,甚至上亿。这个投入,对于《西游记》来说,简直就是做梦,根本不现实。这个节目的拍摄团队,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投资,因为他们很穷,所以,当他们的资金耗尽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停止拍摄,等他们筹够了,再开机拍摄。但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却培养出了一批坚韧不拔的创作者,留下了一则难以复刻的传奇故事。

《西游记》中,师父和徒弟为了去西方世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的磨砺。《西游记》外,这部电影经历了更多的磨难,最终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诗级大剧。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西游记》正式成立。杨洁现在的处境,就像是一团乱麻,没有资金,没有人力,没有经验,没有资源,甚至连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一切,都是自己扛着。一切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

这是央视的一个节目。不过因为主题的关系,央视也不敢冒这个险,只是给了杨洁很少的经费,让她去尝试一下。还好,杨洁用这笔钱,拍摄了《除妖乌鸡国》的第一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节目一出来,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观众们的反应,观众们的好评如潮,让节目的收视率达到了89.4%。

80年代,人们从一个小电视上,看到了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拍摄成本。像《西游记》这种奇幻题材的电视剧,三百万转眼间就花完了,杨洁只好自己找寻出路,她筹集资金购买了一些设备,但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巨大的拍摄成本,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之后,因为财务问题,剧组的进度一再停滞。杨洁也没办法,只能跟央视的几个领导沟通。最后,导演给了他一个答案:“拍摄可以,但是要自己筹措经费,不能贷款。”正因为如此,这部剧里,扮演黑熊的李鸿昌出手了。从铁路部门那里得到了三百万的拨款,用来缓解目前的困境。这三百万,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了。杨洁苦思冥想,一块钱都要分成两份使用。于是,就有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拍摄旅程。

杨洁曾经说过:“我们是在拍一件艺术品。”她的创作理念就是以真实为本,每个镜头都要实景拍摄,该剧共25集,历时6年,共经过26个省市区.
比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新疆的吐鲁番火焰山,长白山大战
资金主要是用于拍摄,其余的都是能节省就节省。设备费用,全部降到了只用一部录像机,片酬成本也降到了80元一集,吃饭也降到了5毛钱,那时候的广州,一顿水饺也要两块钱,根本不够他们一天吃饱饭的。就算是这样,他们也要翻山越岭,上蹿下跳,做苦力。
至于特效,那就更让人头痛了。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制作特效,那就是群策群力。桃子有人头那么大,竟是由纸张做成;人参果是用豆薯雕刻出来的;孙悟空踏云而行,其实就是踏着一块滑板;

当电影《西游记》在扬州开拍的时候,李建成出演了《除妖乌鸡国》里的一位狡猾的宦官,因为表演的惟妙惟肖,杨洁钦点他跟在剧组里。从那以后,一跟就是四年,在这部戏里,他扮演了超过20个不同的角色。“

一人分饰多角,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人,到底花了多少心思,才把《西游记》给拍摄好。有了这份真挚的创意,才能经受住时间与技巧的各种考验。

即使过去了37年,《西游记》也没有变得落伍。贫贱不伤身,虽然简陋,但却博得了观众的无数赞美。同时也印证了一句话,那就是:真正的热爱,才能创造奇迹,真正的坚守,才能留下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