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向托尼·斯科特表示敬意,他是一名以独特方式开创好莱坞动作片的范本,造就出数个著名演员。本来,我是打算说“天”嫉妒天才的,但看了这部影片之后,这个说法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也有人认为本片太“闷”了,没有看到《Alien》的身影。再加上剧情上的空白,改成《十万个为什么》估计比较合适。

现在的社会,影片中娱乐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哲学的作用,将影片变成了一种消遣品,要是能像Ridley Scott那样,将自己融入其中,慢慢地去讲述自己所要讲述的东西,哪怕再高深,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影片中去的,少之又少。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到现在为止揭开了一段新的故事,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本片一开始就以一个令人惊讶的宏伟题目为主题,那就是对人类根源的探究。

Ridley Scott所提出的观点,是一种硬科幻的视角,33年来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在影片的开头,一名Engineer(工程师)(片中对创造出人类的祖先的叫法)倒在了一个巨大的瀑布旁,用这种方式,从自己的体内提取的 DNA和水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最开始的人。这就是片名的由来,与希腊泰坦有关,也解释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对于创造者的信仰,让人们不断的去寻找,甚至想要和他交谈,去感恩他的赐福,但谁也没有料到,当他们的虔诚化作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反省感,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越是对被摧毁恐惧,就越是渴望去探索被摧毁的种种可能。“信仰”和“恐惧”,这两个对立的概念,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关于人类的来源,片中有很多疑问;至于外星人的来历,片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却让人有些许的失望。

据我所知,最初的外星人都是Engineer制造出来的,一开始他们很好控制,目的就是为了精简我们。但最终,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化,让所有在其他行星进行试验的Engineer都死了。而这个胚胎,则在经过了与人类的基因融合后,变成了一只类似于章鱼的庞然大物,然后又以Engineer为宿主,不断进化,直到《Alien1》中出现的母体。从那以后,母体就会诞生出影片里常见的异形。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天然形成的,拥有强大的繁衍和难以想象的掠夺性。在他们眼中,任何技术都是可有可无的,只有适应环境,无性繁殖,快速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强者。Ridley Scott是“异形”的创造者,也是他所创立的新文明,无数的产物都与他的理念有关。在《星际争霸》中,“异形”就是以虫族为交通工具的。无数部这类的影片,都是以“Alien”为原型的。这部影片并没有继承《Alien》系列中的“精髓”,在影片的结尾,只留下了一道残影,除了强化科幻外,还要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而“异形”这个词已经彻底进化成了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类下意识的畏惧,而Ridley Scott就是这样理解的。“异形”这个名字,仿佛自然而然的就诞生了。在片中的最后,女主角Shaw决定前往创世者所在的行星,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创造出人类,为什么又要消灭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答案很明显,那就是人类并没有按照创造者所设定的轨迹前进,也没有达到创造者所能接受的极限,让创造者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种“产品”不合格。

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就是人类,信念和畏惧都已经到达了顶点。片中充斥着人性的卑微和无奈。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Charlize Theron的离奇死亡,被戏称为下一部可能请不起了,更准确地说,这就是上天的残酷。如果创造者要毁灭我们,那么一定能够做到。对于创造者,既要有一种虔诚的信念,又要有一种从心底深处产生的畏惧。除了信念和畏惧,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哪怕是有千百种不能灭绝人族的原因,但起码对创造者而言,他们找不到任何一种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 我们不仅要有信仰, 还要有畏惧, 这茫茫天际中神又在哪里》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