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清朗行动”2年后, 没清理干净, 还在野蛮生长?

时间:2023-05-16 03:02:42阅读:10
娱乐圈最近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儿”。连续2天,两位当红一线女明星不约而同发文,谈及演戏的番位问题。首先发声的是杨幂。她的新作《哈尔滨一九四四》在宣传的时候,将她的名字放在了二番的位置。这让杨幂的粉丝认为

      娱乐圈最近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儿”。

      连续2天,两位当红一线女明星不约而同发文,谈及演戏的番位问题。

      首先发声的是杨幂。

      她的新作《哈尔滨一九四四》在宣传的时候,将她的名字放在了二番的位置。

      这让杨幂的粉丝认为秦昊“压番”,因而掀起了一场舆论骂战。

      眼看事情发酵,杨幂一番话挂出了免战牌:

      “名字顺序,应该给角色让位。”

      杨幂这一番话,可谓力道十足,既堵住了粉丝的嘴,也让黑粉噤声。

      无独有偶,几乎同时官宣的,还有金晨的新剧《南来北往》。

      之前的开机宣传中,金晨被电视剧官方放在二番的位置,但在最新的宣传中,却成了三番。

      这一来,粉丝又炸锅了,齐齐指责片方“骗番”。

      丁勇岱一番不明就里的转发,更是将骂战引向高潮。

      事后,金晨迅速发声,称“作品为王,角色为魂”

      之后,《南来北往》的番位之争,才算停歇。

      其实,对真正的好演员来说,他们未必真的在意所谓的“番位”。

      比如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

      吴京是一番,刘德华、李雪健则位列其后。

      刘德华和李雪健,在演艺圈的资历、地位,大家都知道。

      但两位演员自始至终,未对“演员排名”方式,提出任何意见。

      刘德华、李雪健的影迷,也没对此有什么不满。

      一切都是按照戏份多少、角色轻重,来进行排列。

      在不少明星眼里,这也不过就是个排名顺序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因为一线不一线,红不红,都不是这个顺序所能决定的。

      但盯着这些鸡蛋里面挑骨头,在网络上吐槽谩骂,为自家偶像鸣不平的,往往是一些无脑粉丝。

      本质上,就是饭圈追星的畸形心理在作怪。

      自2021年“清朗行动”后,整个娱乐圈清净了许多。

      明星打榜不在,极端粉丝被取缔,营销号封了不少,大家追星也越来越理性。

      只不过,还有一些饭圈遗留畸形文化,并没有被完全清除,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撕番”乱象。

      除了“撕番”外,这些遗留畸形文化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

      尤其是下面这四种,在近两年里不时上演,值得我们所有人注意:

      第一种、“生殖崇拜式追星”有了新招数,自我矮化丑化,行为失格,价值观崩塌

      很早之前,大家就对“生理性”追星有所耳闻。

      这种方式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将男女生理行为,用作形容词,大搞“生殖崇拜”。

      此类多见于流量鲜肉的未成年女粉,她们创造出了许多大尺度的低俗词汇,来形容自己对爱豆的喜爱和疯狂。

      比如“帅到涨奶”;

      比如“坐地排卵”;

      再比如“合不拢腿”。

      哪怕是成年人,看到这样的形容,也会面红心跳,廉耻心爆炸。

      可这些形容在饭圈追星文化中,却算不得什么。

      第二,是给明星赋予亲人身份,以“老婆粉”、“妈妈粉”自居,大叫“老公”“老婆”的。

      “清朗行动”后,“生理性追星”的现象少了很多。

      不过“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除了“生理性追星”外,最近又衍生出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追星方式。

      那就是自我矮化性追星。

      今年3月的一场盛典中,一位男明星还没下车,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随后,人群齐声喊出了一个奇怪的词:爸爸。

      声音撕心裂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谁家出殡了。

      路人从没见过这种“爸声一片”的景象,整个现场门外,也成了大型“认父”现场。

      当然,这种以“女儿粉”自居的狂热粉丝,并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她们认“父”的行径,由来已久,只要在这位明星出现的场地,总会有“爸爸”的叫喊。

      而对待这样有违伦理的称谓,爱豆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丝毫不认为有什么问题,还频频摇下车窗,挥手致意。

      在他自己官方的宣传中,也把粉丝称为“孩子们”。

      这种“亲密互动”更引发了粉丝的集体狂热,在他的社媒下方,“爸比”声音一片。

      粉丝们在社媒提及他,“爸爸”也成了惯用称呼。

      这种追星,相当于粉丝们自降“辈分”。

      但在我们文化的语境中,“爸爸”不同于“老公”,是有真实的社会学意义的。

      如果说,喊“老公”、喊“儿子”,姑且可以理解为“消费男色”后的,某种夸张心理。

      那喊“爸爸”,则有点祸乱伦理纲常,“花钱认爹”的滑稽了。

      特别是当这些小姑娘,举着“爸爸”的灯牌,为偶像应援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会作何感想?

      除了自降辈分,这种自我矮化外,饭圈粉丝们,有时候甚至不顾自己尊严,甚至在追星的时候,不把自己当人。

      去年9月,李姓明星违法被抓后,就有粉丝在社媒奔走疾呼:

      “你好傻呀,你想要的我都愿意给!”

      而肖战的一些粉丝们,有一个自称,为三个犬字:“猋猋”(音biao)。

      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个字,更不知道它的意义。

      这个称呼的来源,是路人觉得她们摇尾乞怜的样子很可怜,于是类比她们为“狗”。

      她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给自己冠上了“猋”的名号,以此彰显粉丝身份,甚至觉得很自豪。

      为了追星,身体可以不要,父母可以不要,尊严也可以不要。

      在饭圈的影响下,大批粉丝言论丑化,行为失格,三观崩塌,让人大跌眼镜。

      即使“清朗行动”之后,他们仍未从根本上对自己进行反思。

      皮哥更担心的,是这些言论粉丝的群体,大都是00年后年轻人,里面不乏初高中的小朋友。

      祖国的花朵行为至此,让人担忧。

      第二种、排除异己,互撕谩骂,刷量控评,控制舆论,攻击作品

      “撕番”这件事本身,就是排除异己的行为。

      饭圈中的粉丝,只要有人与自己意见不合,他们就会以组织的形式,群体而攻之。

      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两位明星关系本身不错,但场下的粉丝却频频互撕,甚至引战谩骂的场景。

      去年,王俊凯被传延迟毕业。

      随后,“易烊千玺延毕”的关键字,也莫名其妙地出现了。

      易烊千玺粉丝不满,觉得这是王俊凯粉丝买热搜,给自家爱豆挡枪,两家粉丝由此引起骂战。

      双方互扒黑料,你来我往,吵得不亦乐乎。

      并从最开始对“是否延毕”的争论,上升到了诬蔑造谣,发律师函的程度。

      王俊凯工作室后来也发文,称自己被“抹黑,造谣”。

      到最后,两个明星都受到了伤害。

      而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的粉丝,却在一片骂战、影响网络公共秩序之后,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除了互撕谩骂,两个流量明星的极端粉丝掐起来,受伤的,还往往有可能是作品。

      今年春节档,王一博主演的电影《无名》上映。

      奇怪的是,影片上映后,评论过10万,影片的口碑却迟迟不放出。

      定睛一看,原来是有人“恶意控评”。

      《无名》下方,有不少话术相似,点赞相似,直接攻击王一博的评论。

      后来有人扒出,这些账号无一不是“私密账号”。

      在少有的几个公开账号的一星评论里,只要是王一博的作品,都是怒骂+一星评价。

      诡异的是,在肖战的作品,却齐齐都是五颗星。

      显然,《无名》这部电影,成了一些肖战粉丝“狙杀”王一博的工具。

      随后,社媒上出现了,粉头组织肖战粉集体给《无名》刷差评的言论。

      看自家爱豆被黑,王一博粉丝也坐不住了。

      他们不仅以“无脑五星”的方式,回应肖战粉的一星抹黑,还在线下搞起了帮忙卖票、粉丝包场等活动,

      为了自家爱豆,可谓付出了所有。

      当我们以为这就是结束的时候,王一博粉丝又发文称《满江红》偷票房,将易烊千玺粉丝也拉进了乱战。

      整个春节档成了一部场外闹剧。

      但最受伤的,莫过于《无名》,以及《无名》的其他主创,如梁朝伟,周迅,导演程耳等。

      粉丝刷量控评,控制舆论,进而影响作品,再波及其他人。

      这已经破坏了一部商业电影的正常口碑积累和市场行为,严重影响了观众对作品本身的判断。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饭圈的畸形文化肯定还没有结束。

      因为《长空之王》上映后,皮哥又发现了同样的事。

      不要让电影,成为饭圈粉丝的战场;

      也不要让电影,成为狙杀艺人的工具。

      在这方面的治理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种、应援无底线,高额消费,攀比炫富

      饭圈的不少粉丝,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和青年群体。

      他们很容易就被粉丝后援会的粉头洗脑,在疯狂追星的饭圈文化引导下,走进粉头们设置的“应援”圈套。

      这些粉丝大都涉世未深,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拿着父母的钱,做着打赏明星的勾当。

      其中不乏非法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攀比炫富,投票打榜等饭圈乱象。

      今年3月的某平台盛典上,看到会场外的盛景,你很难想象,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明星盛典罢了。

      粉丝们拿着父母的钱,自费来到会场,为自家爱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应援道具。

      整个会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绿、黄)旗招展,人山人海。

      有的粉丝自费租借了法拉利,为自家哥哥打call。

      有的粉丝包下了现场灯光,为自家哥哥撑门面。

      更有粉丝自费买下了当天公交车的所有车身广告,为自家哥哥宣传。

      场面之大,令人咋舌,花费之巨,让人望而却步。

      当摇旗呐喊成了应援的必要手段,当包灯光、包秀场、包豪车甚至包飞机成了应援日常。

      那大笔的费用和开销,便成了粉头们从中牟利的最好工具。

      据粉丝介绍,大多数明星后援会的账目,是不会公开的。

      这背后有一条巨大的黑产,“没有粉头不贪钱”,也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当粉丝们贡献着父母的血汗钱,带着睡袋露宿街头,只为第二天可以为偶像摇旗呐喊的时候。

      他们不知道,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应援费,或许正在帮助粉头,走在财务自由的康庄大道上。

      “清朗行动”曾明确打击过,粉丝后援会以“应援”为名的非法集资。

      但只要有饭圈粉丝,就有粉丝经济,就有利可图,即使在高压之下,这种现象仍未能彻底根除。

      今年2月,马嘉祺后援会小号MAgic万事屋被封禁,就是因为它发布了一篇标题为【重要寻人】的文章,寻找为马嘉祺打榜花费超过5000元的粉丝。

      而寻找这些粉丝的目的,是精准狙击有经济能力的粉丝群体,喊话他们贷款集资购买马嘉祺单人封面。

      这封面一点都不便宜。

      而粉丝后援会这种明目张胆的猖狂非法集资行为,也被官媒注意到,并下场批评。

      随后,所谓的“官方后援会”不过是发了一条声明草草了事。

      而这,也是现存饭圈畸形应援文化的典型事例。

      要知道,这个马嘉祺后援会,曾有非法集资700万的案底和先例。

      集资应援虽然没有之前那么明目张胆,但不少粉丝后援会的存在,依旧给了粉头们有利可图的契机。

      钱款去向不透明,私人掌控,无人监管等特点,让某些应援会成了与借贷集资平台进行利益交换的渠道。

      粉丝们拿出的真金白银,最后要么进了私人口袋,要么成了平台利润。

      既没有帮助他们和明星之间建立联系,也没有满足他们给自家爱豆应援打赏的需求。

      到头来不过是一出闹剧,甚至反噬自家偶像,罢了。

      第四种、引火线下,目无法纪,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如果饭圈畸形文化只停留在线上,那或许对普通人的影响,还会小一些。

      但现如今,线上线下的壁垒早就被打通。

      线上召集,线下活动的应援事例屡见不鲜。

      而大多数狂热的粉丝,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秩序和控制,给其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去年10月肖战生日的“川美事件”,就是典型。

      为了给自家爱豆庆生,大量肖战粉丝聚集在川美附近的商业街。

      密密麻麻熙熙攘攘,人数很多,不仅影响了周围商户的正常运营,还阻碍了交通,污染了学校风气,给川美其他同学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不止如此,一些粉丝为了祝福肖战,还在墙上胡乱涂鸦。

      与线下同步的,是线上开始的骂战。

      川美同学在网上表达不满,肖战粉丝便开始攻击川美改卷舞弊,才导致肖战没有考上。

      川美学生和肖战粉丝瞬间对立,网上戾气不断发酵,最终也让这件事上了热搜。

      因为负面影响,事后有粉丝又是投诉市长信箱,又是采访周围商户,努力为偶像消除了负面舆论。

      但是,一个普通的生日,真有必要搞得这样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吗?

      肖战本人大概率是没参与这件事的。

      粉丝的自发行为,也不该由明星来买单。

      但皮哥好奇的是,去现场聚集的人,有多少曾用这样的阵仗,为自己的父母亲人过过生日呢?

      今年年初,也有一件类似的饭圈追星,上了负面热搜。

      流量明星余景天降落在虹桥机场的时候,现场有大批疯狂的女粉丝接机,直接堵住了出口,影响了其他乘客的出行。

      就连去厕所,也有大量粉丝跟拍。

      机场警务人员见状,马上赶到现场,为了防止拥堵加剧,立刻上前来到余景天身边,询问他:“你到底在几楼?”

      被问的余景天没有任何反应。

      随后,警官多次询问他“是谁接你的”,余景天依旧失声。

      警官看这位明星问不出声,于是拉着他往楼梯口走,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了现场粉丝的不满。

      他们有的将摄像头,对准警官扬言要“留证据”,有的大叫“松开你的手”。

      他们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才是造成这次失序的罪魁祸首。

      慢悠悠的明星,疯狂的女粉,拥堵的出口……

      一场关于饭圈畸形追星的闹剧,就这样上演了。

      可笑的是,一些粉丝事后依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叫嚣要“骂死”这个“保安”。

      他们的文化水平,估计丝毫没有看出,这位警官不仅不是“保安”,还是一级警司。

      这个级别,已经是区一级公安分局的局长级别了。

      而磨磨蹭蹭,迟迟不下楼,一直被警官推着才走到扶梯口的余景天,事后还有营销号洗白,说他这么做是“绅士风度”,“冷静克制”,“温和有礼”

      这高高在上,黑白不分的态度,属实让皮哥开了眼界。

      不得不说,自从2021年“清朗行动”之后,对饭圈畸形的整治是很有效果的。

      失德艺人被除名,乱象齐齐终止,大部分粉丝不再无脑疯狂,极端营销号被销……

      这些都是“清朗行动”的巨大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清朗行动”已经成为常态。

      过去的两年里,清朗行动仍在不定时发起。

      国家的重拳从来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有一些躲在死角的饭圈畸形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完全清除,伺机待发。

      整治饭圈遗毒,与我们每个人相关。

      因为这种畸形文化,以后影响的,可能是我们的儿子女儿,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后代。

      清不正之风,迎朗朗乾坤,不仅是要将这些遗毒消除干净,更要将有些还没有被发掘的乱象,扼杀在摇篮里。

      只有这样,我们的娱乐生态才会越来越好,也只有这样,整个娱乐圈才能越来越干净,不是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朗行动”2年后, 没清理干净, 还在野蛮生长?》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