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李作鹏曾是我军的著名战将,为中国革命立过功,他的人生也曾经辉煌过,但他却因为没有把持住自己,最后不仅晚节不保,还成为了阶下之囚。那么李作鹏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李作鹏
1914年,李作鹏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1930年,红军来到吉安扩充队伍,年仅16岁的李作鹏参加了红军。李作鹏入伍以后,学习、训练、打仗的表现都很好,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以后,李作鹏被调到中央军委工作,担任周恩来的机要员,周恩来交给李作鹏一个密码本,上面写着“豪密”两个字,当时中央苏区与上海中共中央的电报来往均由李作鹏翻译。李作鹏很聪明,不仅很快学会了译电,还学会了破译国民党电报,领导见他能力强,先后提拔他担任军委二局参谋、二科科长。
此后李作鹏跟随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红军到陕北后,党中央组建了抗日军政大学,还从红军中抽调了一部分既有军事经验、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年轻干部到抗大担任教官,其中就有李作鹏,他被调到抗大任参谋集训队队长。
当时抗大的校长正是林彪,李作鹏便成为了他的部下。林彪经过观察,发现李作鹏不仅工作完成得很好,而且为人低调、善于思考、喜欢学习,他对这个与自己性格、爱好相近的年轻军官印象极好。后来林彪担任115师师长,便有意培养和锻炼李作鹏,先后让他担任师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作鹏成了林彪的崇拜者。

林彪
后来李作鹏跟随115师一部进入山东,并出任山东纵队参谋处处长。此时的李作鹏虽然是机关领导,但也经常承担在一线带兵打仗的任务。在一次战斗中,日军施放了毒气弹,李作鹏的右眼受伤失明。
后来经罗荣桓批准,李作鹏化装成生意人,来到北平治疗眼疾,他在在一家医院做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但遗憾的是,手术未能成功,从此以后,李作鹏便经常戴着墨镜了,他认为戴墨镜有一个好处,就是别人不能够轻易发现他面部表情的变化,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得到掩饰,自己会给别人一种神秘感。
曾有人问李作鹏:“当时北平已经被鬼子占领了,你还敢去?”
李作鹏笑着说:“我一天到晚和鬼子打交道,我还怕他?”

李作鹏
抗战胜利后,李作鹏跟随罗荣桓前往东北,又重新回到了林彪的麾下。林彪见到李作鹏后非常高兴,当即决定让他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协助参谋长刘亚楼工作。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为了给参谋人员驱寒,经常买一些便宜的烧酒给他们喝。时间长了以后,原本不善于喝酒的李作鹏竟练出了很好的酒量,一次竟然能喝两大碗高度数的烧酒,司令部的同志们便送给了他一个“大烧锅”的外号。
有一次,李作鹏酒瘾发作,与警卫员苏烈到处找酒,却一直没找到。当时李作鹏的妻子董其采担任卫生所所长,李作鹏便让苏烈去她那里拿了些酒精,然后掺水兑了两碗“酒”。李作鹏和苏烈一人一碗,一饮而尽,苏烈喝完直接大醉,睡了一天一夜,而李作鹏却面不改色,还在酒后参加了上级的会议。
1946年,东野部队由四平败退至吉林舒兰,部队刚刚宿营,李作鹏便找来苏静、何敬之等人摆酒豪饮。不便这一幕正好被林彪看见了,他直接掀了酒桌,并大骂李作鹏:“现在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部队搞得乱七八糟,你们也不心急!”

李作鹏(右)
事后李作鹏回忆说,林彪发那么大的火,并不是针对喝酒,因为当时参谋处有一侦察科长投敌了,他一投敌,我军的行动情况,敌人弄得一清二楚,我们退到吉林,敌人就紧跟到吉林,在那种情况下,林彪怎能不发火?
虽然有这样的小插曲,但李作鹏在东野司令部的总体表现还是很好的,他不光是做具体的战役落实工作,还参与分析敌情,参与总的战略部署,提供各种意见,帮助林彪和刘亚楼下作战决心。林彪对李作鹏的工作也很满意,他为了锻炼李作鹏,便调李作鹏当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不久以后,李作鹏又改任第6纵队司令员兼16师师长。
在当时的解放军中,要想担任师长,必须先在连长、营长、团长等基层主官的岗位上锻炼,而李作鹏却没有经历过这些岗位,直接由机关干部提升为师长,这足以说明林彪对他的器重。在李作鹏的领导下,6纵很快成为了东北的一支劲旅,16师也被他带成了东野的“王牌师”。
1948年10月24日,李作鹏奉林彪的命令,带领6纵由彰武、新立屯掉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急进,堵截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26日凌晨,李作鹏带领前指随16师46团前卫营跟进,在姚家窝棚遇到了敌人,霎时枪炮声大作,李作鹏马上下令停止前进,阻击敌人。

李作鹏(左)
就在此时,李作鹏收到了林彪的电报:“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李作鹏回电说:“敌人主力于此,我们就在这里打。”
后来的战局果然证明了李作鹏的判断是对的,当时廖耀湘已经改变了逃往营口的计划,准备向东退到沈阳,正好遭到了李作鹏的阻击。此役李作鹏带领16师和18师阻击敌军3个军攻击,为我军全歼廖耀湘兵团立下了首功。
事后有人问李作鹏,他当时是如何知道当面之敌是敌军主力的,李作鹏笑着说:“枪声一响,我就知道了,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

李作鹏和妻子、孩子
辽沈战役结束后,李作鹏率部入关。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东野6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李作鹏在不久后出任军长。此后李作鹏带领43军一路南下打到了广东,并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解放海南岛时,李作鹏指挥43军渡海作战,当时我军只有木帆船,但船在航行途中风停了,帆船无法前进,各部队纷纷向李作鹏请示是否返回,李作鹏当机立断:“用橹摇,用浆划,只许进,不许退,退者军法严处。”
最后43军部队在李作鹏的命令下奋勇前进,顺利登岛。此战结束后,李作鹏对43军的指挥员们说:“当时部队营以上才有电台,连以下各船根本无法联络,就算下命令返回,又怎能做到?”大家听后都很服气。

解放海南岛后,我军指挥员合影,前排右一为李作鹏
新中国成立后,李作鹏历任第15兵团参谋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如果李作鹏的人生故事就到此为止,也可谓是十分圆满,可惜的是他最终没能把持住自己。1971年,李作鹏被撤职,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判处李作鹏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李作鹏被判刑后,中央认为对他这种曾经立过战功的人,在生活待遇上要从优,所以李作鹏在狱中的生活是很好的。吃的方面,一日三餐,菜必是一荤二素,主食则是米饭、馒头管够,时常还吃一顿饺子,此外还提供各种水果;住的方面,李作鹏住的是单间,房间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每天还能在规定时间看一会电视。
不久以后,组织上考虑到李作鹏身体有病,允许他保外就医。李作鹏出狱后落户山西太原,组织上要求他改名,但他不同意,经过再三做工作,他才改名为“李明”,意为“明人不做暗事”。
李作鹏夫妇住在太原市区山西省委的宿舍,他们在太原的医疗条件也不错,每个月有350多元的生活费。李作鹏对此非常满意,他说:“现在的生活我也知足了,饭吃得饱,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比起去世的烈士,比起中国的大部分农民,还是好得多。”

晚年的李作鹏
李作鹏曾讲了自己生活中的这么一个细节:
现在我出门打出租车,总是一身笔挺的西服见人,司机常把我当做日本商人或是港台来客。有时上街买菜,那些个体户常对我说:您一定是个老首长,只要告诉我您的名字,我就分文不要,白送你。我说那可不行。
1991年,电影《大决战》上映后,有人问李作鹏:“电影中的林彪演的如何?”
李作鹏回答:“假林彪。”
对方又问:“罗荣桓呢?”
李作鹏回答:“假罗荣桓。”
对方问原因,李作鹏说:“罗荣桓不是那种人,他从来不会抬高自己,贬低林彪。若罗荣桓在世,此片肯定通不过。”李作鹏还说:“写林彪的书大多数写得不像,只有张正隆的《雪白血红》好一些。”

电影《大决战》中的林彪
李作鹏晚年酷爱读书,并完成了共计100万字的回忆录。有出版商找李作鹏商量出书的事,但对方提出要求:“您必须改名,书才能出版。”
李作鹏说:“我李作鹏就是李作鹏,坐不改名,行不改姓。”
对方又说:“若不改名,只有送到国外出版。 ”
李作鹏当即拒绝:“不,我是中国人,决不到国外出书。中国能出就出,否则存给老鼠啃掉!”
2009年1月3日,李作鹏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大决战》上映后, 李作鹏说: 若罗荣桓在世, 此片肯定通不过》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