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喜剧片曾经以“闹腾”为特征,往往采取“快餐式”的创作手法,以搞笑为卖点,以夸张、扭曲的角色行为为乐,以巧合、反转、意外、煽情等场景堆砌在故事情节上。这的确是一条制作喜剧片的“捷径”,它可以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吸引更多的人。然而,这种做法反而使“喜剧”支离破碎,招摇过市,甚至于肤浅和庸俗化。

《人生路不熟》虽然依旧“喧嚣”,但总体来说,主题和风格都是朴实无华的,幽默、误会、巧合之类的取悦观众的方式,都是很收敛的,角色的行为和表情,也没有太多的出乎意料。很明显,这部电影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条理的、完整的喜剧性,所以在人物性格、观念上的分歧,乃至相互矛盾的地方,都尽量找出一些可笑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中心矛盾是围绕着“准翁婿”周东海和万一帆两个人。周东海常年开着豪车,开着一支赛车队伍,在圈子里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自视极高,对一方凡夫俗子十分不满:一是没钱,二是没本事;一天到晚只知道在家做菜,一点都不上进,一点都不上进,等到两人真正接触,周东海“怒不可遏”,只觉这位公子哥太没有男子气概了,太过拘谨,太过古板,太过鲁莽。站在万一帆的立场,他虽然是个程序设计师,整天跟程序、代码打交道,对工作的要求很高,对人的要求也很高,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正直善良、细心体贴的。电影对价值观的把握非常到位,并没有让周东海用世俗的收入和财产去评判一帆,反而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评判一帆的为人,这样就可以在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每个人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职业和性格,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喜好,并以此来评判别人。比如,周东海之所以对张小强青睐有加,并不是因为张小强有钱,而是张小强很“会来事”,很会说话。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在对戏剧核心的把握上很有技巧,在某种程度上讲了真人真事,却不拘泥于陈词滥调,可以在“嬉笑怒骂”之间探索倔强与偏见,容忍与理解。

周东海以传统观念来界定“男人”,他必然不能了解“男人”的多元化,也不能了解“男子汉”的个性特征;周东海如此直接的表现出了对万一帆的不屑,显然是将自己的判断强行塞到了周微雨的身上。而周微雨则是发自肺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她沉迷于一帆的真诚和浪漫,对她的体贴。就是这么一种方式,看起来谁也没错,但是却曾经是敌对关系,因此也就成功地产生了一种冲突和一种幽默。而在周东海和周微雨的中间,则是由妈妈霍梅梅充当“调停人”的角色。霍梅梅站在生活的立场上,赞赏一个诚实的男子,赞赏一凡凡的淳朴,因此,她数次帮助凡凡,保护凡凡的尊严。霍梅梅并不喜欢光子的浮夸,也不喜欢他的圆滑。很显然,在这件事上,周东海一家人分成了三个阵营。霍梅梅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她既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也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三个人互相争斗,再加上一次千里帆的及时出手,让电影的故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喜剧的气氛,感受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观。

在处理矛盾方面,这部电影采用了一种高速公路电影的方式。从一开始的排斥,再到最后的妥协,周东海的感情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对矛盾的处理,却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在电影的四分之三,周东海和万一帆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两人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但在剧情的最关键时刻,就是在追捕老鼠的时候,万一凡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勇敢、智慧,以及电脑的强大能力,让周东海对他的好感大增。而且,当他遇到了最后一个燃料耗尽的时候,他没有退却,反而用一种勇敢而又精明的方式来应付,并且再次强调了他的生活理念:如果他认为正确的话,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继续走下去。这是周东海当年对被人欺负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周东海跟万一帆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却有着共同的世界观,这也是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起,彼此都很感激的原因。

电影在刻画角色的时候,存在着一个向内探究的过程,也就是要打破角色的外表,走进角色的内在,重新回归角色的过往,让观众们可以看见角色的真实魅力和深层的价值观念,进而将善良与正直的品质提升起来,同时还肯定了具有个性独立但又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此时此刻,影片标题“不识人间烟火”的丰富内涵也被完全展现出来:一帆风顺地走完了一段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并获得了成长;周东海在千里帆的眼中,也看出了他的勇敢与自信,他也得到了启发;四个人在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旅程中,彼此之间达成了相互帮助与了解,达成了深度交流与感情共鸣。

当然,这部电影的瑕疵也很明显。太多的巧合,让这个故事看起来很不合理。这部电影,以货车司机与油鼠的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为主线,以“翁婿和解”为主线,让这部电影充满了喜感,也彰显了电影制作者对自己的良心与现实的关注。不过,先不说周东海为什么会甘心被“油鼠”欺负那么多年,就喜剧本身而言,这个主题就显得有些沉闷,而且还透着一股悲凉的味道,与电影本身的剧情格格不入。更关键的是,这些“油鼠”简直就是丧心病狂,愚蠢得让人毛骨悚然,完全不可信。这位货车司机的成功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宛如梦幻。

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闪光点”来说服自己。看戏的人可能会明白,一个编程人员在为人处世方面经验不足,但是,如果是在电影里,那就真的是胆小、无能、笨拙、幼稚了,这已经不是“老实憨厚”所能拯救的了。既然如此,周微雨为什么会对一方之主如此痴迷?他们最感动的,就是周微雨在大巴上将万易凡从混混手中救出来,这只会让万易凡对周微雨产生好感,但并没有相反的说法。而在周微雨的回忆里,她和千一帆的日常生活里,也就是几天几夜的爱情和幸福,但就是这样温暖的瞬间,也无法挽救万一帆在旅途中的惨状。这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制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角色设置一个剧情的框架,让他们不得不顺着剧情走下去,所以,尽管他们偶尔会觉得好笑,但仔细一看,却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自然的地方。

总的来说,电影在创造幽默的同时,尽力将某种意义上的思想和美学意义融合到一起,表现出了对社会偏见的反抗,以及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艺术成果都应该得到认可。但这种批判与批判,经过一种以取悦观众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轻松与轻松,就丧失了它原本应该具有的锋芒与深度。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喜剧电影能让观众感到满足的绝不仅仅是那低劣的笑容,它对我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最真实的揭露和反映,还具备了一定的美学品味,能够给观众提供一种美学的享受,这些都应当是喜剧电影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