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是一部叙述性的电影,对话不多,但广角性很强,就像一篇散文:内部精致,外部散淡,人物简洁,音乐轻快,真实,内敛,淡泊,细致,内敛,大方,寂寞之心,年迈之躯,旷远之情,人生之艰难,人生之不悔,无声无息的山和海,无声无息的沙漠,无穷无尽的森林,永恒的泉水,消弭了无数的忧伤,抚平了无数生死离愁。

这部电影讲述了08年经济危机中,女主失去了她的丈夫,几乎在昂皮尔这个小地方弗恩度过了一生,她的丈夫死后,弗恩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着,为了降低日常开销,她将自己的东西全部搬到了一辆改装过的厢货车上,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西行的生活,她曾在生产线上工作过,也在咖啡馆工作过,还在国家森林公园工作过,一路上,她遇到了不少和她一样的人,彼此相识,互相帮忙,建立了友情。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因为失业而不得不四处游荡的影片,但当我看完后我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治愈失去留下的伤痕,这部影片触及了漂泊者的内心,她无法停不下来,必须继续前进。女主角说“我没有流浪,只是没有房子可以住”,她缺少了一个精神的依靠,于是她迷惘地走上了寻觅和邂逅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她可以与之共存的“孤独”。

很惊讶于导演赵婷的控制能力,她将东方的寻根文化和西方的贫民生活融为一体,让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却又井然有序,诗意形象和对白的组合,从影片自身的客观性延伸到主人公的主观性,家并不只是一个实物,而是一个人心灵的避风港。

天人合一的摄影给人们带来了寂寞、悲哀和治疗,从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到一辆汽车在道路上的轮回,旅行与精神既互相伴随,也互相对立,将来与过去彼此纠缠,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对家的理解各有各理解方式,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生命的乐观,他们幻想着四海为家,寻找大地之母的慰藉,这一点很有魅力,也很温馨。

但在“死亡”这个词的衬托下,更多的是一种悲凉,就像一首抒情的诗歌,讲述了一种心灵与精神的融合,也为未来指明了道路,而在诗歌的末尾,则是关于“回家”的答案,整个电影犹如一首美丽的诗作,形式上是散漫的,但精神上却是完整的。

很欣赏这部影片中的表达方式,例如将镜头用语言描绘出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将其真实呈现出来,以及镜头中的冷热交替,让人感觉到了温暖,以及简短贴切的对白,故事情节精致而又温馨,其间还夹杂着优美的自然景色,以及一首充满了爱情色彩的十四行诗,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电影的最后一句话是:“向必须上路的人们致意,让我们在路上相遇,”相比于那些鼓动年轻人放弃自己的工作,盲目的追求者,他们更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更有感情,他们之所以继续前行,是为了记忆,是为了过去,是为了那些美丽的事情,是为了生活在美丽的梦境中,茫茫群山,一望无际的大道,每一个人的身影,都显得有些落寞,可在心里,已经装满了一切,山林、河流、荒漠、海洋,所有的一切都融为一体。

这部影片,它蕴含着无数的生活苦与涩,如果可以,请你将那些沉重的记忆暂且放下,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亲友之间的爱情之中,或者,你可以继续前进,去寻找一片未知的无依之地,过去已经无法触及,但将来却是可以期待的,生命不会总是充满泪水,但我们却可以选择依旧年轻,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微笑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