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卢正雨的“坚持”, 成了他事业最大的绊脚石

      史上第一部播放量破亿的网剧是什么

      收起你心里想的《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是2009年的《嘻哈四重奏》。

      14年的时间眨眼便过,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部作品,以及这部作品背后的卢正雨?

      被称为“周星驰接班人”,走着无厘头喜剧的路。

      得到“星爷”的青睐,成为《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的演职一员。

      2011年之后如果有人问:“你觉得谁最像周星驰?”

      可能十个人里有九个会答“卢正雨”。

      至于剩下的一个,大概在问:“周星驰是谁?”

      崇拜周星驰,模仿周星驰,成也“周星驰”,败也“周星驰”。

      卢正雨自小将“无厘头喜剧”当做生命,将周星驰看做人生标杆。

      可当时代与市场一点点抛弃他的热爱,遗忘他的偶像时。

      当周星驰本人都放弃助他成名的电影风格时。

      “似周星驰”而非“是周星驰”的卢正雨,还有活路可走吗?

      01

      自小的梦,照亮前行的路

      知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曾对弟子许麟庐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言下之意,是向我学习但不死学习的人能成功,向我模仿且只模仿的人会走向失败。

      换句话说,那就是东施效颦,不得长久。

      80后男孩卢正雨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

      长大后理解这句话时,好像为时已晚。

      模仿周星驰电影里的片段,是卢正雨觉得有趣便一直做的事。

      看《九品芝麻官》学周星驰手动“抬下巴吃饭”。

      看完《大话西游》就将其“胸挂铜锣照妖镜”“脸挂毛笔”的造型一比一复刻。

      在音像店租碟子看《唐伯虎点秋香》。

      看完一遍觉得周星驰“筷子打碟,蜡烛打鼓说rap”实在太有意思。

      他拿着小本本将大段台词抄下来。

      之后在家里准备好家伙事儿,戴上帽子就开始练。

      卢正雨的童年因为有周星驰的影片充满欢乐。

      可看着没心没肺只知道笑的儿子,卢家爸妈惆怅不已。

      “我爸妈都吵过我,他们觉得我喜欢的电影除了搞笑没有任何教育意义,我在里面不能学到知识,反而分散学习精力,学得疯疯癫癫的。但我就是喜欢啊,挨打我也喜欢!”

      因为喜欢演员、导演周星驰。

      卢正雨大学期间虽没学与电影有关的专业,但也对表演、拍戏兴趣浓厚。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

      2004年,上大二的卢正雨拥有了一台数码相机。

      即使这台相机里只有一张64兆的内存卡,就算这台相机一次只能拍摄5分钟。

      他也在兴趣的带动下反复拍摄和导入,用半年的时间翻拍了《无间道》。

      将自己的作品取名为《无间》分享在公众视频网站。

      网络热议与夸赞声毫无预兆地袭来。

      卢正雨的《无间》被多个门户网站封为“史上最牛翻拍作品”。

      他本人也得到了外界沸天的夸赞。

      他人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激励。

      于是将马力开到最大,卢正雨开始做原创。

      策划、编剧、拍摄、剪辑,所有的工作集于一身。

      高手》《莫小白的水怪日记》等微电影、剧情长片相继播出。

      被数十家媒体誉为“80后导演代表作品”,拿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两项大奖。

      2006年,23岁的“业余生”卢正雨,成就了自己的“导演”之名。

      之后向梦而行,闯出机会。

      02

      出彩的作品,敲来偶像的青睐

      2007年,周星驰参加一场访谈节目。

      期间主持人播放了一个4分多钟的短片《我们的故事》,说“这是你的影迷为你而作”。

      星爷很感兴趣,于是就问拍摄短片的人是谁。

      台下一阵骚动,一个年轻人满脸激动地上台。

      那一天,24岁的卢正雨不仅和偶像合了影,还得到了周星驰的肯定与称赞。

      被偶像亲口肯定,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粉丝的动力?

      于是昂着脑袋开着心,卢正雨更加坚定了要走影视路的心。

      用一年多的时间精心打磨。

      2009年,在没有什么宣传的情况下。

      卢正雨用一部讲述80后白领办公室生活的网络喜剧《嘻哈四重奏》。

      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部点击率破亿的网剧神话

      也在中国影视剧业内支棱起了“网剧”的概念。

      《嘻哈四重奏》明显体现着卢正雨作品的喜剧内核——与周星驰一样的“无厘头”。

      有媒体问卢正雨:“你是否模仿周星驰?你们的风格那么像。”

      卢正雨毫不掩饰:“是,周星驰先生是我觉得做喜剧最厉害的存在!”

      也正是这一问一答,外界给了他“周星驰接班人”的标签。

      也正是这个标签传进了周星驰的耳朵里,卢正雨得到了偶像的“钦点”。

      2011年,周星驰与工作人员闲聊时知道自己有个“接班人”名叫卢正雨。

      觉得有意思,他找来《嘻哈四重奏》看。

      一看兴趣更浓,他又让人向这部网剧的导演发出邀请。

      于是卢正雨来到了《西游降魔篇》的剧组,与偶像再次见面。

      好像闲话家常,周星驰与卢正雨聊了喜剧创作,相谈甚欢之下他起了培养之心。

      于是给出《西游降魔篇》剧组的联合编剧一职,也给出“大煞”这个角色。

      跟在偶像身后学习,卢正雨说:“没谁能比我更幸福,我每天都特有干劲……”

      当时以为能与自己心里的喜剧第一人一起工作一次,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没想到在这之后,还有着第二次合作。

      2014年,周星驰拉着自己的“接班人”走进《美人鱼》剧组。

      卢正雨这次不仅是联合编剧和演员之一。

      他还被周星驰嘱咐跟紧了,之后以执行导演的身份在剧组活动。

      成为周星驰导演工作的具体执行人。

      他负责起来整个片场的运行工作,分解剧本,制定拍摄计划、每日通告……

      实实在在地在实践中学习。

      这一次,卢正雨在周星驰几乎手把手的教导下,坐稳了“接班人”的位置

      可就在媒体大呼“中国戏剧后继有人”的时候。

      卢正雨走着星爷的路,往前,却是死胡同。

      03

      三点原因,造就一个失败

      学到了,也在偶像的作品里实践了,接下来就该自己动手,检验学习成果了。

      三年磨一剑,2017年,由卢正雨自编自导自演。

      再加上范伟、郭采洁、陈冲、蔡国庆、杨迪、仓田保昭等人加盟的《绝世高手》定档。

      无数观众对这部“卢正雨院线大银幕导演处女作”期待万分。

      只是在期待中走进电影院,在失望中走出,他们说:“我吃了一份周星驰的冷饭!”

      用3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一部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却收获如此评价。

      卢正雨将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反省:“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吗?是我还不够用心吗?”

      如果说卢正雨不用心,这话说不过去。

      因为他在影片中刻画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

      但要说卢正雨十分用心,那他好像又将心用错了地方。

      《绝世高手》中有太多周星驰的影子。

      不仅有其说话的方式,搞笑的风格,还有其在别的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改编。

      不少网友们冲着卢正雨去看电影,没想到看了部“模仿周星驰集锦”。

      这让观众怎么看都觉得难以下咽。

      以1.01亿的票房收官,这部片子给卢正雨打上了“失败的模仿者”标签。

      虽然有人为其打抱不平说:“这是他对自己偶像的致敬。”

      致敬的“太多”,就失去了自己

      那卢正雨的这次唱衰,单单因为他的作品里没有自己的风格吗?

      可能不止,这只是“失败的表层原因”。

      学可以,没学到家可不行。

      从“无厘头喜剧”这个角度看,卢正雨是最接近周星驰的人。

      但也说了,是从无厘头喜剧这个角度看。

      周星驰虽然有“喜剧之王”的称号。

      但细想他的作品,他大多在讲述一个个能让观众共情的悲剧。

      而卢正雨在“无厘头”上将周星驰学了个十足十。

      只是让人笑了,却没给人心底留下一份记忆。

      他的作品,外在“周星驰”,内在似乎苍白。

      在喜剧的内核上,他还没学到家,欠了些火候,这是“失败的中层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深层原因”,那就是起步错的。

      缔造一个“无厘头喜剧”的王国,为什么如今的周星驰自己都不再拍摄无厘头喜剧了?

      不要不相信,因为“无厘头喜剧”已被时代所抛弃!

      周星驰早期的电影走得俏。

      大部分源于那时候70、80后的年轻人、学生尚有自主看电视、租影碟的自由。

      但时间来到千禧年后。

      爱极了周星驰电影的观众里,有大部分开始担起生活的担子,他们不再有多的心思去看电影。

      而90后慢慢长大也为周星驰的作品着迷过。

      但在看周星驰的同时,随着影视市场的快速发展,他们又有了太多别的选择,注意力被分散。

      到如今,最有情怀的70、80后步入中年,90后也接过社会建设者的大棒,00后和10后在学海中沉浮。

      紧张的生活下,时间成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最浪费不起的存在。

      那么谁不希望自己抽出时间,拿出金钱走进电影院,看的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

      哪位家长想让孩子只看些无脑笑的电影?

      如果只是看一群人在屏幕里为了搞笑而搞笑,我还不如在家多睡会儿觉!

      当这句话成了大众的普遍认识。

      老式的“无厘头喜剧”就成了过去式。

      改变,成了必然。

      04

      前路漫漫,找自洽的点

      其实从90年代后期开始,周星驰的“无厘头”就开始走“雅俗共赏,富有哲学”的路了。

      从《喜剧之王》就能看出,他的作品不再让观众没心没肺地大笑,而是突出“别有深意”。

      比如他那关于“你看前面是黑暗,但是只要你坚持,就可以看见黎明”的表达。

      再比如那句“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的鼓舞。(《少林足球》)

      还有“我们虽然穷,但不能说谎,不能拿不是我们的东西,要好好读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引导。(《长江七号》)

      更有“有一天我们不能呼吸到干净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即使有钱,我们也是死路一条”的环保呼吁。(《美人鱼》)

      周星驰在改变,但卢正雨直到拍摄《绝世高手》时,都还在追逐着老式“无厘头喜剧”。

      于是他似曾经的周星驰,而没学到如今的周星驰

      将自己关进小黑屋,卢正雨好好琢磨了一番,也咂摸出了些味道。

      但他怎么说?

      我很难过,我小时候喜欢的电影风格正在成为过去式。我想做这个,我知道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但我真的很喜欢,我想再试试……”

      于是调整心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

      2021年,卢正雨捧着网剧《大侠小鱼之夕阳红战队》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整体的风格还是“无厘头喜剧”。

      只是这一次,在纯纯的搞笑中,卢正雨将一个真实的自己融入主角的形象里。

      “卢小鱼”是个想当大侠的小人物。

      在“大侠”的理想催促下,他走进了一个荒诞热血的“侠义江湖”。

      戏里的“卢小鱼”在江湖中摸爬滚打,寻找“侠义”的真谛。

      戏外的卢正雨叩问自己,如果市场和观众终究不接受自己坚持做的作品,该当如何

      最终,他用站上城楼成为“风清白”那样的侠士的“卢小鱼”诉说答案——

      没人知道江湖的尽头在何方,但眼下的自己被光照着,未来就有希望!

      卢正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观众为其打分。

      《大侠小鱼之夕阳红战队》开播豆瓣评分只有4.7。

      有人因为《绝世高手》的“阴影”,不愿多看,不愿多想便随手批卷。

      但翻看豆瓣影评区,“熬过前四集的剧情,你会发现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成了更多人的呼声。

      看到这里,也许从最初的最初,网友和媒体们就弄错了。

      卢正雨不是“周星驰的接班者”,他是“无厘头喜剧的接班人”。

      他喜欢周星驰,也喜欢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

      所以他将此坚持下来,虽然不太被群众接受,也甘之如饴。

      坚持走周星驰放弃的路,卢正雨也许会被观众和时代不打招呼就放弃。

      他的前方是条注定不好走的路。

      同情着也焦心着,希望这位如今40岁的,名叫卢正雨的导演带着自己童年的喜爱。

      能在未来,从观众的喜爱,与自我表达间,找到一个自洽的点,一飞冲天!

      相关资讯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