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种你知道它厉害在哪,但同时感受不好。
下面仅谈谈我的感受。

关于《信条》,人们问的问题总是:你看懂了吗?
而不是:好不好看?
这很奇怪。因为一部电影并非是一道数学题。如果我们还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的话,或许更应该关心一些别的东西。
比如,你是否被一幅画、一首诗所击中,它是否走进了你的生命,与你产生了某种联结?
但这其实是有分歧的,对有些观众来说,诺兰电影提供的解谜乐趣就是最高价值。
所以,热爱《信条》的观众会一刷再刷。因为他们能从不断发现的细节和线索中,还原整个故事,填补那些空白。这里面有很强的智力快感。
但我不属于这一类观众。我需要电影本身给我一些东西,哪怕我看不懂,我也可以感受到。
然而,在观看《信条》的过程中,我的感觉系统失灵了。它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我们并不是坐在列车上,而是被一根绳子拴着,挂在车外,一地烟尘,疲惫不堪。
累。电影中的场景不断切换,人物片刻不停,我们目不转睛,还是被拖得没法喘气。
这种快节奏和大卫·芬奇,和《谍影重重》都不一样,我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爽感,也没有被启示了一般的升华感。
《信条》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想让我思考,也不想让我感受,它只是拽着我不停地往终点跑,好像生怕我发现了它的秘密。
显然,它做到了。
我确实遗漏了一些细节。也确实想不通一些概念。

但是,我必须要说,整个故事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一点,不要只局限在技术细节上,而是重新讨论一下电影,你会发现,它还是一个非常好莱坞的大片,拯救世界,全世界乱跑,一分钟营救,这些元素一个不少。
并且,电影真正给人深层次震撼的主题,那种宿命论,如果你看过一些特德·姜,一定也可以get到。一切的开始,已经是结局。一切的结局,正是开始。一切都已注定,但在行动中,人的情感,人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虽然电影包含了这些东西,但并没有将它们作为电影的中心。
电影的中心其实是「逆转时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确实很有趣,特别是电影中追车那段,我也兴奋了起来。
但是,我们仍然被挂在列车的外面,即使刚刚有了一点感觉,也立马被拖走了。
最后,是长达几十分钟的战斗场面,哐哐哐,哐哐哐,只觉得一片混乱,看久了,甚至都不想管他们在干什么了,因为你知道,到最后一刻,他总会拯救世界的。

对我来说,《信条》最大的问题,并非是他的核心概念太难了,而是节奏。
前段时间刚刚看了《盗梦空间》,那一部的节奏相较这部就好很多。那一部车速也很快,但至少让我们上车了。
在《信条》里,诺兰藏着掖着的东西太多了,这种刻意的大量空白,是有意让你反应不过来。
时空逆转是一个很酷的概念,但这部电影只是提出并展示了这个概念。我总是感觉这个故事框架和这个核心概念,并不服帖。
或许用一些更小规模的故事,会更好一点。太大的框架,带来了过多的枝蔓,以至于将核心的东西稀释掉了。
另外,情节上的很多桥段也显得陈旧。那种集齐几块元素就能召唤神龙的设定,太没意思了。
至于人物,尼克的牺牲,以及boss老婆的反抗,特别是自己看到自己跳下水的部分,有一些动人之处。但其他,就全都是工具人了。主人公,嗯,最彻底的工具人。
以后,我们想到这部片,不会想到什么人物,什么故事,有什么情感,什么体悟。但我们会记得那场追车戏,那个逆转世界的设定。如果诺兰想要的就是这个,那么他做到了。
如果他想的是创作一部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我想,这并不是好的方向。
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
我还是要尊重一下自己的感受。
那么,你看了吗?
- 感谢关注 -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不起, 我get不到《信条》》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