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风声电影不错,值得推荐。但我一个看原著特别喜欢李宁玉的人真的接受不了李宁玉的老鬼的身份在电影中被安在了顾晓梦身上。我真的看电影的时候超级难受以及难过。而且电影里面张涵予演的那个角色在小说中是真的大汉奸,是被老鬼李宁玉设计搞死的。

真的就感觉李宁玉特别厉害,她下跪央求非同志的顾晓梦帮助她将消息传递出去,以自己的死亡,真的特别伟大。在李宁玉看似冷漠呆板严肃的性格下,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智,机智和热血。所以我是真的无法接受电影中那个有着李宁玉身份事迹,顾晓梦性格的周迅演的那个顾晓梦。没看过小说的,或者看过不喜欢李宁玉的推荐看吧,电影还不错。但如果看过小说后特别喜欢李宁玉的。反正大多数看了都会难受。

从商业上讲,如今的看电影是一种时尚消费,有点略显“小资”,很有市场;从电影制作上来讲,中国的商业电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已经有了一定规范的市场,否则不可能那么多人明知道赚不到还敢投资。至于这样一部商业电影,会不会引发新的电影热潮,或者对形成健康的电影体制有借鉴作用,我想这都要需要时间。

其实看完《风声》,我亦久久不能平静,不知是否是上了年纪的因素吧,马上奔四的人却总是比自己年轻时容易感动得多!平时骂黑暗,喷官僚腐败,可真正看到大阅兵,却又是激动地气短;看风声到周迅遗言时又是不争气地鼻子酸眼眶红地忍住眼泪(旁边老婆已经哭地稀里哗啦!我好坏是个爷们,不是么!)。好了,扯得有点远了,说说我最感动、印象最深的风声中的片段吧。

一是吴大队吃那三针这段,当时我没来由地直哆嗦,从前治病时吃过老中医一针,那滋味真不是轻易能形容地痛。而吴大队那三针,第一配有'黄色小药瓶'(那估计真不是什么好货,应该是放大痛觉用的吧)!再想想电影开始时候,那个冒死处决'老K'的女刺客,应当是忍受住了恶狗生生啃食胸腹部的巨痛,却最后没经受住那头顶三针的酷刑(朋友们眼尖的可以回想一下那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有个打扫卫生的那个门后镜头!)

说着都觉得牙疼,这得要心中有多么大的坚持或者说信仰才能挺住呀!可能只有这时候才有资格说:死,并不可怕!二是感动于周迅的遗言,好像有这么一句,原话记不太住了:我身在炼狱,心向往光明。按周迅扮演角色的身份和家庭地位,再兵荒马乱的时代一样可以优哉游哉地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再不济一走了之拿张绿卡总没问题吧!毕竟捐架飞机都不算是事的家族嘛!可她却用炼狱来形容所处环境,炼狱比地狱更甚,是无时不刻的煎熬。

说起煎熬,记得说唐朝三大酷吏曾经交流'工作经验':什么样的痛才能更好地逼供,排第一的,恭喜您猜错了,不是请君入瓮,而是做一个头箍,逼供时套人头上,再打入一片木契片,这种持续性的巨痛煎熬没人能挺住。而周迅认为,国土沦丧,亡国灭种的精神上煎熬只有信仰上的坚持才能缓解,因而'心向往光明',死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了。回想当年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来挽救国家于危难的先辈们,敢不落泪!真心希望此类好电影能层出不穷,而抗日神剧真应该歇歇了!
本文版权归大鱼号平台作者陈林说电影所有,已独家发布大鱼号平台,在全网任何平台均没有发布,只在大鱼号平台发布!禁止抄袭、搬运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