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追求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超越自我的生活意义,是一个人在认清自己的状况后集中精力追求卓越境界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人类在真正的觉醒之后,积极寻求一种超越自我的生活意义,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冒风险和学习创造。面对死亡和选择,《大鱼海棠》中的湫和《寻梦环游记》的米格在精神和人格上都实现了超越。在这两部以中西文化为各自背景的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动作机制都显示出超我的同一性。湫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本我的角度出发,湫想要和椿在一起满足本我的快乐欲望,满足身体对于生理、性欲、饥饿的需求。
所以为了获得椿的喜欢,他全力为椿逆天改命的罪行打掩护,极力地帮助椿和餛避开族人的视线。尽管湫全心全意地付出,他也只是换来了椿的一句:“你对我就像哥哥一样好。湫在看清自己的处境之后,他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天神的身份成全了椿和鲲,此刻死亡对于湫来说是成全,是来世能够和椿在一起的永生之门。湫一路都在付出,他倾尽全力地化解椿的艰难处境,并与椿一起默默守护着鲲,最后却守得个爱而不得的结果。湫最后没有执着于拥有,而是将拥有转化为守护,他用全部的生命赎回了椿的生命,放下了本我的执念,启动自我的平衡保护机制,达到超我的道德境界,进行人格的自我升华,成全了鲲和椿,其对社会的影响远远高于个人的快乐原则,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社会化的自我以追求完善和平衡的机制为目标,永远存在于个体人格中。《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和《大鱼海棠》中的湫一样,都经历了从本我到自我的跨越性成长。米格从小就有一个音乐梦,但是音乐是家庭的一道裂痕,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提起的禁忌之词。即使受到家庭的约束和反对,吉他也被外祖母摔成两半,但米格还是热烈地追求音乐梦想。米格的本我以追求音乐达到快乐原则,家庭所施加的道德束缚促使他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产生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