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露天电影时代的人们肯定都看过一部电影,那就是《青松岭》,即使已经看了很多次,大人和小孩依旧是兴致勃勃,主角的饰演者李树楠也因为这部电影被观众所熟知。走上演员道路其实还是很意外的,作为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自然也是最好的,上完小学上中学,生活一直都被学习充斥着。但他的生活也就在上完中学而转折,因为在他这里他有了发泄情绪的途径,那就是表演。

在这里,他可以唱歌、写作、出演话剧,各种形式让李树楠无聊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展,他将自己的文化学习搁置,一心往文艺创作上发展。之后他便跟随朋友一起去往外地表演,做了一段时间的业余演员之后,李树楠进入热河的文工团开始成为正式演员,只是这样的生活仅仅维持了几年,随着热河被撤销,李树楠便来到了承德话剧团。

这里距离青灰岭很近,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剧团的编剧来到这里体察民情。这里唯一的连接便是车把式,一个为公社开货车的司机,虽然生活中的他们是淳朴善良的,但剧中人物角色恰恰相反。剧本被创作出出来之后,几名演员包括李树楠都来到这里观察,等到话剧演出当天,正义与邪恶的激烈碰撞,微小表情的放大让观众非常过瘾。因为好评如潮,长影厂也注意到这个剧本,本想将剧本要过来搬上荧幕,但剧团的领导坚持要原班人马出演。

这让长影厂的领导有些为难,他做出让步,将几个配角角色给到剧团,就这样话剧团还是没有让步,他们觉得自己塑造出来的角色别人演怎么也不对味,为了将这部剧搬上荧幕,长影厂妥协了,所有话剧演员都在镜头下将这部剧完成。只是完成之后,因为环境原因并没有得到推广,长影厂的领导不顾环境背景一直申请上映,等到彩色影片完成,这部剧终于得以上映,即使没有推广平台,观众也自发来到上映现场。

李树楠在剧中出演的并不是正面角色,他也就成了坏人的代表,为了“骂”他还专门编造歌曲,想想这规模也是够大的。有了这次的表演,李树楠就开始进入影视圈,虽然在镜头下表演传播度高,但他还是更加喜欢话剧舞台,因为他觉得,镜头下的失误可以重头再来,但舞台上是不行的,需要反复打磨,随机应变,失误或许会造成事业受损,但也有可能会创造不一样的精彩。除了出演电影,电视剧开始进入观众视线之后,李树楠也相继出演了几部电视剧,但在这之后,李树楠就没有作品再上映了。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早早超过应该退休的年纪,也到了该过自己生活的时候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得不到他的消息,似乎消失了一般,直到16年,李树楠才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然而这次出现却是他最后的道别。等到他去世的消息传出,观众才反应过来他出现的意义,这次是再也没有关于他的消息了。

现在再提到李树楠,也许只有七十年代的人对他还有那么一点印象,其实他也不会在意自己是否被记住,是否被遗忘,毕竟对他来说,能表演就已经值得满足,其他的体验只是让这段表演的时光更加丰富了而已,能将自己的热爱贯彻到底,他是幸运的,也是满足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