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摄像机慢慢逼近熊熊烈火的战机,我们认为电影就要完结了,但画面又转回来了,数十万退伍军人的面孔,就像是在说:“我们要回家了。”可以说,《敦刻尔克》的主题就是“家”,也就是说,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回家”展开的,就像是布莱森的《死囚越狱》一样,讲述了数十万的军队从德国手中逃脱,而另一部则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从监狱里逃出来。虽然两部影片风格迥异,但那种紧张和惊悚的氛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常规战争影片中的鲜血淋漓相比,注重个人的求生欲望更多的是汉斯·季默,这部影片中的秒针敲击是他的拿手好戏,传闻中,它是由于诺兰的一块手表打造而来。枪声、发动机的轰鸣声、爆炸声,都让人毛骨悚然,仿佛置身于战争之中。

声音是影片的精神所在,是影片的第二次展示。汉斯季默的嗓音灵敏度和出色的处理能力,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拿一开始的那一幕来说,一开始的寂静只是一片寂静,一股突如其来的危机四伏,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枪声,这些声音并不密集。这种无声而有力的开头,足够让人兴奋,血管都在疯狂的扩张。

因此,在为这部影片喝彩的时候,我们不能对于诺兰的崇拜是盲目的,而是对汉斯·季默的全身心投入。声效是无处不在的,没有缝隙,就像是一个即将被填饱的人。就好像当托米因为太累,在返回马车时,秒针突然停了下来,这样的完美的音效,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由此可见,得诺兰对于音效的研究,丝毫不逊色于上人雅克·塔蒂和布列松。

《敦刻尔克》虽然是一本战争电影,但诺兰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非线性叙述。诺兰在三个方面都很擅长,原本我们还在想着是不是在讲故事,结果却突然意识到自己中了诺兰的圈套,而这个“挑衅式”的戏码,不管是不是故意,都说明了诺兰的故事能力。这更多的是将故事和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种隐藏技能,诺兰此意不是为了炫耀,他是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紧密,为了营造出一种充满了悬念和张力的气氛,这样的服务,让影片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很多电影中,都会使用反射式的动作。动作戏的强大之处就是悬念和危险,没有什么比《敦刻尔克》里一队军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敌人时的惊慌、忐忑、迷茫,那一刹那,所有人都被这架飞机的火力所吸引,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士兵汤米站在人群的旋风里,用他的双眼观察着这次大逃亡带来的巨大损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联军的炮火,还有他们自己的内部矛盾,人类的集体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在“宏大”即将被毁灭的那一刻,悲剧就发生了,而诺兰想要的结果就是这样。于是,有些人说这不是一部战争电影,倒更像是一部灾难电影,从头到尾,联军被炮火击沉、被俘获,整部电影甚至看不到德国的踪迹,这些家伙就象鬼魂一样缠绕着同盟国的战士,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恶梦。

我们没办法像瑞恩一样去救那些英雄,也没办法像钢锯岭一样去经历那些惨烈的杀戮,诺兰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部经典的战争片,她要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一种人类在面临生死关头时的坚定信仰,一种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理解。《敦刻尔克》是诺兰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看出他身上的那种大师级的气息,以前的影片都是通过特效、超自然、梦幻、技巧和叙述来讨好观众的,但《敦刻尔克》却把他的魅力发挥了出来,给人一种超自然的感觉。它是一位艺术家成长的标志,是一次对人类在不同角度下的生命的巨大挑战,一种超越了传统战争电影的灵魂震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敦刻尔克》的每一个声音, 都让人毛骨悚然, 仿佛置身于战争之中》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