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利刃出鞘这是一部商业片,应该带着去看商业片的心态去的,这样,就舒服了。第一个让我喜欢的情节,那个黑人的妹妹,收到一个快递,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和别人一样去解密,而是直接拿了把大锤,给了一大锤子,和前面其他人矫揉造作的解密,形成既鲜明的对比。

解密过程其实不是很有吸引力,我觉得吸引我的,是不同视角的案件重演,会很好玩,最后面砸东西片段,也很有意思,狂砸,一直砸,这种宣泄感很强烈,那种貌似克制的宣泄,很有意思。但我实在说不出什么深意,因为就是一部商业片,看着爽就玩了。今年从5月份开始,应该去电影院看了40几场有了(到时统计),但我不排斥商业片,我很多都看,因为商业片,可以跟进现在的潮流趋势。恐怖片我也看,不同类型的片,得到的情绪价值不同。

商业片,看的是哐哐哐各种爽;而恐怖片,我每次都可以从恐怖片里,吸收到力量,看完一部,总会有几天会感觉充满力量和坚定的信念。故事背景和现实保持了部分一致性,比如疫情对生活的影响。但有趣的地方在于,除了侦探,其他角色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我不知这是一种讽刺的表达,还是仅仅是心血来潮想用这种方式让观众从疫情的感受上更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影片开始,一群职业各异的人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

隐约能够体会到,这些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在不同领域,政界,娱乐界,网络KOL,科学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个神秘盒子是一个谜题,看似B格很高,实则非常弱智。同样的我不清楚是不是这种设定的一致性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活动的发起者其实并非那么智慧或者聪明。盒子上的三维立体画出现的那个箭头按下去,我就开启了我的吐槽模式。如果真是这种方式开启第一步,我不用看三维画也OK啊,我用手指一寸寸按下去就可以了。

如果真是想用这个机关,最起码用四个按钮吧,然后三维立体画可以现实数字的标序,如果再来点高难度,可以用加密的方式标注顺序。总之谜题玩法不至于这么弱智。南北指针的设计也很搞笑,如果恰巧摆放的时候就是北呢?直接自动旋转了?是不是这个谜题就是个弱智的拼图而已。音乐盒的谜题也是,整这么复杂的赋格,最后就是提一下中间的提手。

总体感觉比第一部更接地气,让人更有代入感。第一部的特点是古典推理,现代生活只是一个背景环境,换到近代也没什么问题。第二部则结合了当下疫情、马斯克、网红等元素点,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有代入感。叙事结构跟悬疑设置、反转桥段都比较符合悬疑片的特点,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片、推理片。悬疑片嘛,我看得时候就喜欢猜结局(凶手不用猜,本片不是强推理片),但这片子的结局我真是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