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吉布森 《勇敢的心》这部影片,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因为这部影片无论是在国内或海外,被大多数人视为苏格兰的真实历史,然而,老实说,这部影片在海外的电影业中,却是史上最离奇的一部。他们可以夺去我们的性命,却无法剥夺我们的自由。威廉·华莱士的这句话成为了外国电影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段话。《勇敢的心》也让一代影迷更加坚定了威廉·华莱士在观众心中的英雄形象。

在吉布森的影片中,威廉·华莱士是一个被迫成为英雄的人,他的爱人被杀害后,他必须拔出自己的刀来报仇。接下来,影片将会介绍他的生活,还有几场重要的战斗,比如斯特林大桥的胜利,福尔柯克的失利,最后华莱士被英国人所背叛,并被处决,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勇敢的心》却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他的小说是罗伯特·布鲁斯后来对英格兰的反抗,并最终把苏格兰推向了自由之路。虽然影片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一些令人兴奋的故事,但是在电影行业中,它却被视为最没有历史意义的影片。这主要归功于《勇敢的心》的导演和演员梅尔·吉布森,他以一位叫做盲人哈利的吟游诗人为原型,宣称他利用了华莱士的第一手资料,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就是说,《勇敢的心》是一部以历史事件改编的影视。

《勇气之心》一开始可能并不是真的,大部分的观众在看过这部影片后,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勇敢的心》和威廉·华莱士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它的名字仅仅和罗伯特·布鲁斯联系在一起。14世纪的约翰·巴伯写到,罗伯特·布鲁斯为自己没有参与十字军东征而懊悔不已,因此,他叫手下的一位骑士立下誓言,要用一个银盒将他的心送往西班牙,作为“十字军”东征的一种方式。后来,在一场恶战中,这名武士将装着罗伯特·布鲁斯的心的盒子抛给了敌军,并高呼:勇敢的心,领我走,我跟你走!因《勇敢的心》的名称和威廉·华莱士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名字在影片中也没有任何关系。

梅尔·吉布森在剧中饰演威廉·华莱士,在开头就描述了华莱士的个性成长时期,并赋予了他同情之心。可惜,这种说法与历史上的情况大相径庭,事实上,华莱士出身于一个小贵族之家,他的早期生活几乎没有任何记录,而他的父亲和他的哥哥们,自然也没有在同英国人作战时阵亡。《盲眼哈里》中的确描写了华莱士的妻子在同样的环境中死亡,但是华莱士却是一个杀戮的战士。更离谱的是,瞎子哈里并没有为华莱士的夫人取一个名字,而是那位后来抄录了他的作品的学者将米兰达一词添加到了他的名下。《勇敢的心》的名称更为传统:穆伦。

威廉·华莱士认为英国的战争和真实的复仇无关,也与贵族权利无关,即在新郎的新婚之夜,贵族们有权在新郎的洞房花烛夜与新娘同床共枕。虽然初夜权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被记录在《吉尔伽美什史诗》里了,但是没有任何历史证据证明,这座城市确实存在于世界各地,甚至是苏格兰。华莱士实际上是因为他反对爱德华一世在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后入侵苏格兰。华莱士首次公开与英格兰作对,是1297年暗杀一位英国最高指挥官,比他的妻子遇刺身亡的传闻还要早得多。

这部影视同样与苏格兰人的服饰和武器相有不符的历史矛盾。英国军人已经有好几个世纪没有身着《勇敢的心》里所描绘的统一军装了,苏格兰人的方格裙也是如此。真正的华莱士绝对不会在脸上用蓝颜色的脸漆,因为它是和皮克特人有关的,它在华莱士的一千多年前就被淘汰了。甚至威廉·华莱士的那把传说中的宝剑都是错的,虽然它的灵感来源于斯特林的华莱士的华莱士的剑。华莱士之刀实际上是一柄苏格兰的宝刀,历史学家大卫·考德威在接受采访时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这柄宝剑是1803年威廉·华兹华斯和姐姐多萝西去苏格兰旅行时在敦巴顿古堡所见,当时驻防部队的一名卫兵说那是华莱士的。这还是头一次,人们将这柄剑与苏格兰的英雄联想到了一起,而且看起来,这名士兵似乎是有意为之,向英国游客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是,这个特定的历史上的失误可以被理解,华莱士之剑也许并不真实,但是这个故事却给了这个故事更多的符号。

《勇敢的心》中甚至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战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斯特林大桥战役。首先,影片中没有任何桥梁的影子,事实上威廉·华莱士的策略并不是他的长枪,而是他对地形的选择。华莱士在桥的一端布置了部队,英国人不得不从桥上挤过去,这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抵消了敌军数量上的优势。华莱士的战略并不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苏格兰的一位军事领袖,他的名字叫做安德鲁·德·马里,是在斯特林大桥战役之后去世的,但在影片中却没有这个角色。福尔柯克之战则更为精彩,与这部电影中的某些细节相符,苏格兰骑兵的确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冲突中弃兵而逃,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人是被收买了,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士气不振,所以才会选择投降。在这期间,罗伯特·布鲁斯可能曾经犹豫是否要对英国人开战,但是他从来没有出卖威廉·华莱士,特别是在战斗中。

威廉·华莱士的死亡也许是《勇敢的心》中少有的一段真正的历史,虽然影片的情节并不恐怖,但却给人一种与真实历史相符的感觉,他在执行死刑之前,确实是将人吊死,然后又进行了其他的折磨,但这种折磨并不适合在银幕上进行,这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勇敢的心》这种与历史严重背离的影片,在处理死亡场面时,表现得如此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