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头条的时候,看到有个up主发了几张电子厂的宣传资料截图。刚开始我以为这几个图是有人恶搞PS的,结果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这还真的是某电子厂的宣传材料。
我把图片放在这里,大家可以品鉴一下。



当我意识到这些图片是厂家用来“规劝”员工无私奉献的时候,感受到一丝诡异和不理解。
图片里的几位主人公要不就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要不就是把孩子锁家里任凭他自生自灭,要不就是为了上班不要命。
最吊诡的地方在于,面对这些常人看来很反智的事情,照片里的主人公们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等反差,让我感受到一丝凉气。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个广告并不是什么时下新闻,而是这个厂在2018年时制作的员工手册内容。五年过去,我也很好奇这个厂咋样了,这几个员工他们的身体和家庭状况都还ok不?
五年过去,唯一不变的是“鄙视链思维”已然渗入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站在高处的管理者们,正试图用一切手段告诉基层劳动者 —— 不拼尽全力就是可耻,甘于平凡就是可怜。
昨天和一个公立幼儿园的老师聊天,她说她们园现在的政策是,婚假只给3天,而且还得挑不忙的时候休。她当年结婚的时候,恰逢幼儿园招生的忙时,园长真的只给她三天假(当时天津的规定是10天)。
她跟园长说三天怎么可能够嘛?园长说,你看人家那谁谁谁,之前结婚的时候就休了一天!
问题是,她休一天关我什么事?难道因为她休了一天,我休三天反而成了羞耻的事吗?

当所有企业业主,单位领导都在强调“你要对得起公司,做一个合格的打工者”的时候,似乎没有人考虑过,这些人是否也有资格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合格的儿女,合格的妻子或丈夫,甚至是一个拥有基本体面的人。
或许领导们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你出来上班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要这又要那,这么矫情,那在家呆着呗,没人强迫你。
这句话看似正确,但我想,在一个社会里面,如果“拥有一份工作”便等同于“不得不放弃人生中的其他重要角色”,那么无论这个社会有多么发达,无论这个国家是多么富有,本质上,它依然是一个失败的社会。
因为在这部巨型机器滚滚向前的时候,里面的大多数零件都是疲惫和痛苦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用来共勉:
我不觉得世界有多美好,不过我愿你从今以后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发自内心喜欢的,而不是为满足社会或是他人的期待
——要不要喝这顿酒,要不要见这个人,要不要争取这份工作,要不要结婚生孩子。
什么东西让你开心,就拼命抓住什么。什么东西让你痛苦,就努力远离什么。
不要那么辛苦,走自己不厌烦的路。
为自己哪怕多活一秒钟,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