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被忽略的华语片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毕竟,这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
这样的情况太常见:
很一般的电影霸占好档期横扫几十亿,很出色的片子连上映都困难。
那怎么办?无解。我们能做的,只是让更多人知道有一些电影曾被拍出来过,它们是那样出色,尽管在当年票房遇冷甚至无人问津,但始终值得被一个又一个观众看到,时间会证明一切。
这部电影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国产电影历史十佳”之一。

豆辦评分很高,9.4,好于99%的剧情片。但它在IMDB的评分不算高,只有七点几分。
这个评分对比很有意思。
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是部很“中国”的电影。
什么叫很“中国”的电影?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只有中国人能看明白。
外国人看《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能看明白故事,多半也看不出它的妙处。

这部电影讲的,是“官场”上的故事,说的是男主角王双立在文化馆所经历的政治斗争,人情冷暖。
可以说,这是一部“教学片”。
142分钟,全都是学问,全都是门道。《背靠背,脸对脸》就像是一部中国现代官场的教科书,将人情世故表现得赤裸而冷酷。
它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将表象刻画得细致入微,更在于将深层次的东西全都揉在了内在。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王双立和两任馆长的博弈,实际上,这背后另有玄机。为什么王双立总是转不了正呢?一个不懂文化的马乡长去做文化馆馆长,工作能做好吗?如果文化馆馆长的工作做不好,挨批评的上级会是谁呢?而小阎作为文化馆馆长,如果犯错,被牵连的最可能是谁呢?

这都指向了冷局长。
而主管这一系列人事安排的是谁呢?徐副局长。这就是本片的暗线。当然,这部电影在描摹官场之外,也有不少妙笔。比如王双立父亲想要孙子,于是给自己孙女下毒,想要把孙女变哑这一细节。
现在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很荒诞,但事实是,在那个时代为了对抗政策,什么样的奇葩都有。
本片中还有对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时中国社会的展现,那种混乱中包含希望的景象,在本片中也能看到几分端倪。

这是真正能记录时代的电影。
本片导演黄建新,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属于“第五代导演”。

当年他的这部《背靠背,脸对脸》,以及更早一些的《黑炮事件》,都是国产的经典之作,对比后来黄导的作品,只能说时移世易,物是人非了。
这里是“小昊文娱”,你的私人娱乐媒体平台原创编辑,欢迎关注!(听说关注小昊的人都暴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