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来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电影今后的创新趋势会是怎样?这是一个大问题吗?这件事情,不是只有制片方,而是制片方,才能讨论的事情,而我只是一个制片方,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花费这么多的心思呢?事实上,我们身为排片师,不仅要排定一天一场的电影,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既是对自己的经营经历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市场前景的展望。

一、关于中国本土影片的思考中国的影视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模仿。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我有一种预感,在这个价值体系的错综复杂,尤其是在这场瘟疫的影响下,我们不可能一直按照传统去做。再加上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也必然要像政治那样,找到一条中国的发展之路。现在我们说的是国家的振兴,但国家的振兴是什么?什麽样的灵魂会复活?我们要继承什么样的文化?不要只是笼统的说教,还要把它生动地表现出来。而在众多表现手段中,尤其是以影片为代表的表现手段,无疑是最为直观、最为接近普罗民众心灵的一种表现手段。那么,中国的影片又是怎样的呢?说实话,我也不敢肯定。不过,这两本书,分别是《古董局中局》和《雄狮少年》,让他茅塞顿开。

中国特有的影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有的文化象征意义,或是反映中国历史悠久的历史底蕴,或是与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相联系的影片。他们从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到了灵魂的核心,以一个当代的故事为载体,去诉说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任何一部关于中国人的影片,只要是关于中国的,只要是关于中国人的,都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影片,而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影片,必须要有一种中国风格的影片,才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我在看到《古董局中局》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能够做到。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鉴定古玩的技巧,以及各个流派的方法,都是中国独有的传说。

国外的影片,根本就没有展现每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特色。我曾经说过,《古董局中局》是《夺宝奇兵》的中国版本,不过我觉得这个比喻并不贴切。像《夺宝奇兵》这种盗墓、冒险类的游戏,更像是一种外来的游客,更像是一种外来的移民,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而且,他们在进行“移情”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识地作出一些“得罪”的举动,从而引起被移情的原住民的厌恶与批判。而国外在运用中国的文化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像《花木兰》、《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片,都是比较成功的。不过,电影中的角色,和现实中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中国的电影,他们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们所塑造的角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在国外的同类影片中是无法比拟的。

二、从《古董局中局》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事实上,要突出和突出一个国家的个性,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比如日本,比如印度,这些都是他们曾经这么干的,现在也在这么干。而我们,经历了多年的学习与模仿,批判地反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并对中国的民族传统进行一个近代化的理解与诠释。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再用以前那种批判和否认的方式来拍摄了,我们要把它的精髓和现在的节奏结合起来,把国人的灵魂和国人的气质展现出来。正所谓“国家的即是天下的”,类似于《古董局中局》这样的游戏,它有着自己的国度,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感,角色的命运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变迁相融合。这样的私人传说,只要拍摄得好,就能传遍全球。

《古董局中局》这部作品,不管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电影里,都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这种主题,这种角色,这种文化底蕴,这种气质,是你在任何国外影片中都见不到的。国外的片子都是老生常谈,西方的速食菜谱,我们的片子却是借鉴了中国饮食的传统,用中式的炉子,中国的材料,用中式的方式,从全球进口的食物,再用中式的方式,制作出一种完全不同的风味。在此,我举一个关于娱乐节目的例子。尤其是河南台,《唐宫夜宴》,《水下洛神舞》,《舞千年》等一部部出色的节目,更是让青年观众大呼:“哎呀,先辈遗物,真是好养眼啊!”但这还是原来的样子么?当然不是。重新包装,重新编排,更符合现在的年轻人的喜好等等。年轻的孩子们,会对这件事感兴趣,也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然后再回去看一看,从服饰、化妆、音乐等各个角度,找到更多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传统。这也给中国的影片以一个启迪:我们的民族正处在一个文化复苏的时代,许多中国人都在期待一部好的国风题材的影片。

不管是《古董局中局》还是电影,或者是河南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都会对观众产生同样的效果:我们或许不会真正的理解中国的文物,但却会让观众对中国的文物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对我们的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从而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做一个更好的铺垫。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我究竟是什么?我来自何方?我这是要到哪儿去?而现在的技术无法解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只能从社会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来解答我们的孤独与恐惧。

三、关于《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的构思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创造,首先要有一个思想的开端。好的文学和文学,必然是那个时代的全社会对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和深刻理论的积累。我们的导演要有一种讲中国有特点的故事的思维方式:在追溯传统的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将当前的潮流加以整理和整合,然后寻找合适的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角度,一个好的立意,然后才能说出一个好的故事情节。 而马伯庸正是这部剧的创造者。他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发现了人性的弱点,所以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本书一样。《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人保护自己的文化,用艺术和艺术的手法,用现代的视听语言,以及成熟的电影产业,完成了这部电影。不过,与小说相比,这部影片有些可惜,由于国外的娱乐性,以及剪辑的不方便,缺少了一些历史的厚重,也缺少了一些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不仅仅是在这个片子上,更多的是在中国的片子上,对我来说,这个片子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可以更上一层楼的地方。

总而言之,我认为像《古董局中局》这样的电影,无论从观念、思想还是技巧上,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火上浇油。”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创造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挖掘和挖掘,让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厚重,让自己的作品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这样,中国的电影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