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多人总是将个人的选择归咎于集体大环境,我只能说这是一个不好的特质,这个特质会给你带来不幸。因为你是没法很快就改变大环境的,你最容易的就是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协助或阻碍他人完成课题,但不可能替他人完成人生课题,同理他人对我们也一样。影片中还是提供了一个好方法的,如果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就写下来,看这个影片说实话让我就不那么愉快,所以我才写了这么长的评论。

但是很多人连改变自己这件事都很难做到,那么去归咎大环境能给个人带来的可能只是短暂的发泄的畅快吧,但不幸的是,事情并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最终你选择了抱怨,抱怨也选择了你。不要去可怜别人,因为没人值得你可怜,或者说你以为他很可怜,只是你以为,他人并不觉得他自己很可怜,你可怜他人是你自己的事,他人接受你的可怜是他们的事。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的最佳诠释。

他已经如此匮乏,但还是接受你的情绪“剥削”,你可怜他,他就接受了他可怜的事实,导致他真的那么可怜,所以真正的教导者从不可怜他人,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写到这心情终于有了些平复,是时候结尾了,《易经》曾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正反两面组成的。客观的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心。我们乐观的看《超脱》,那么他的结局可以看作。

主角终于走出了童年阴影,真正接受了他人;主角的外公也终于放下了一切;学校的老师们和领导们也终于超脱了,他们终于离开了这个让自己难受的学校;女学生也终于超脱了,她放下了这个让她觉得无可救药的世界,虽然是以一种世人觉得难以接受的方式。最后的画面让人觉得阴郁,我倒是看出了别的感觉,主角在怀念这所学校,让人痛苦的却让人事后记忆深刻。它还寓意了一件事,如果你拼尽全力的努力去改变。

但事情仍没有改观,可能不是你的错,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你需要先去看清它,然后才能去改变它。最后学校的倒闭本来象征着一件事物的消亡,但也可以看作一种新生。个人困于学校,学校困于社会,最后社会变革了,学校倒闭了,个人脱困了。超脱的不仅是个人,也是世界。为楼主关于抑郁的描述点赞,并且我认为负能量电影亦不是坏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蜂蜜什么时候甜,当然是吃点酸葡萄的之后最甜啊。

男主在中间一段就是他外公快死的时候喊爸爸那段,其实是在学习他妈妈的口吻,然后说原谅他了。今天才看这部去年就列在清单里的电影,借着疫情窝在家里,看了这部与众不同的电影。说实话,我看完了以后,跟很多人一样,是懵的!但是仔细回想起来,男主的种种作为,和其他老师比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他陷在某种回忆里,如同困兽,跟那个杀猫的男孩子有了共鸣,为什么杀猫?又为什么总是回闪那些记忆?再说画画的女孩子,寻求一种认可,但是总是在碰壁之后。

连最后一个救命稻草都没有抓住的时候,就剩下她所认为的最后一条路,自杀!男主可能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因为到最后都只有他关注那个女生!那个被收留的女孩儿,是经过思想斗争才做的决定把她带回家,男主的是非观念很强,三观也很正,从在医院里对护士说的话可以得知,他希望任何事情都要一一对应!从被送走到结尾相拥,我认为男主释怀了,即使最后的教室荒废了,结束就是开始,没有结束就不能迎来新生!
本文版权归大鱼号平台作者冯文聊电影所有,已独家发布大鱼号平台,在全网任何平台均没有发布,只在大鱼号平台发布!禁止抄袭、搬运及转载